4月19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日本民俗学会协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民俗的未来——探求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据悉,中国民俗学会与日本民俗学会于2011年10月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从制度层面上使两国民俗学界的交流得到保障。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也将成为中日两国民俗学领域最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的时间是4月19日至22日。
开幕式
上午9点,开幕式在贵州民族大学第一会议室举行,日本民俗学会代表团成员,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成员,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副校长肖远平出席开幕式。贵州民族大学有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教授代表列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肖远平副校长主持。
张学立校长首先致欢迎辞。他对日本民俗学会代表团和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及贵州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的贡献与现状。他表示,此次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是对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大力鼓舞,是对贵州民族大学坚持特色办学、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促进。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致辞
随后,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朝戈金先生发言。他首先对日本民俗学会代表团及来自各地的知名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感谢了贵州民族大学为此次论坛的精心组织、策划与准备。金先生表示,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成就与学识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希望大家在贵州这片山清水秀、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地上相互学习,相互探讨。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发言
日本民俗学会原会长、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亚细男先生表示,现在的民俗学研究多以各自的研究为基础,这样发展难免会遇到瓶颈,参照其他国家民俗学的研究是突破这个瓶颈和外延的重要手段。他强调,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此次难得的大平台,相互检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日本民俗学会原会长、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亚细男先生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在贵州民族大学办公楼前合影留念。学术交流会分别于当日上午和下午进行,共有19位中日民俗学代表发言。
上午9点30,第一场学术交流会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先生首先以我国三个古典小故事作为开头,讲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民俗学的研究方向。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先生演讲
接着,福田亚细男先生以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为脉络,指出柳田国男时代对朝鲜和台湾的民俗研究是殖民主义的民俗研究,对周圈论、重出立证法等做了客观的评述,并进一步提出有关民俗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日本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小雄诚教授以日本冲绳的民俗学研究为例,讲述了冲绳民俗文化与中国的相似性,提出民俗文化应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中国民俗协会会长朝戈金先生则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着手,指出口头传统是人类表达文化之根,并进一步提出“口头诗学”对研究民俗学及传承民俗文化重大的作用。
日本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小熊诚教授演讲
在下午的学术交流会上,日本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菅丰先生首先发表了他的演讲,他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化中剖析了现代社会与田野调查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延伸到了民族志的阐释。
“民俗去哪儿了?”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先生一脸无奈的问道。陈教授指出,现代化的脚步走得太快,在民俗学的各方面的认识都不深,在学科性质上,民俗学就存在着位置摆放的牵强性。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汪文学教授也进行了发言,他从黑神的范围传播、原型、崇拜黑神的原因等方面阐述了黑神崇拜与黔中文化品格的关系、内涵及意义。
交流会间隙,中午1点半,中日民俗学会代表团朝戈金先生、福田亚细男先生等一行人,在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的带领下,参观了民族文化展示厅和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代表团一行大力称赞了贵州民族大学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状元桥后,便开始了下午的学术交流会。
参观美术学院展厅
与会人员合影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新闻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