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叶春生]民俗主义视角下春节习俗的“真”与“伪”
  作者:叶春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7 | 点击数:9953
 

  娄子国《新年风俗志》“台湾”目下:

  开春。除夕之夜的三更以后,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红烛高照,先拜神明,再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祀典供清茶及红豆等,焚称“寿金”、“割金”的纸箔。

  开门。除夕深夜“封门”的人家,元旦零时,要行“开门”礼。有封水井和工场的,也要行“开封”仪式,礼华燃放鞭炮。因此爆竹声声,从后半夜半始,直到天亮,此起彼落,远近可闻。

  拜年。礼神祭祖以后,幼辈向长辈拜年,按辈分长幼次第行礼。天亮后,要出门去向亲戚至友拜年。先已准备好了红纸上印着自己姓名的拜年卡,去到哪一家放一张就走。如果大家碰到了,一边拜年,一边说吉利的话。主人还要拿出龙眼干、冬瓜糖、花生糖等请客人吃。有孩童的,相互赠送红包。

  迎喜神。元旦早晨,有的人家要设坛迎嘉神,合家跪拜,祈求年福。然后才出门去,向着“喜神方”的吉利方向走一段路。

  《浙江》“宁波”目下:

  接春。立春的早晨,有用牲酒爆竹祭神的,叫做“接春”。

  开门炮。元旦早晨起身,先放三个爆仗,叫做“开门炮”。

  占年成。乡民以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的晴雨,预测年成。占云:“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蚕成;三八晴,好收成。”

  从以上材料不难看出,中国春节风俗的缘起、发展、演变,都与农耕节气紧密相关,大地回春,阳气萌生,万物生长,是为岁首。庆贺、祝颂、祭祀、感恩、娱神、娱人、团年,凝聚着农耕社会朴素的自然崇拜、宗族神灵信仰和浓浓的亲情。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去审视这些民俗。人们在不断地选择。文本是历史的记忆,口述史是民间鲜活的见证,老百姓关心的是他们身边的现实生活,文人采录的是他们认为特别值得记载的东西。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也是这样“略其旧而新是详”的,说明人们对风俗的多元性是认可的,不要以今天的观点去否定过去,不要以自己的“科学”观去骂别人是“伪科学”,所以什么 “真民俗”、“伪民俗”、“仿民俗”、“原生态的民俗”、“原汁原味的民俗”,且慢道来。老人们要吃团年饭、要守岁、要祭拜祖宗,可以理解;年轻人要去旅游、去泡吧、去追星,就由他去。城里人搞新春联欢,开游园晚会,看芭蕾舞,听交响乐;乡下人舞龙舞狮,办年例,赶庙会,唱八音,卖武,耍杂,行傩,穿令等,也各有所好。实际上,现在城乡举办的许多娱乐活动,都是经过包装的,没有什么原汁原味,只有老太婆祭神时喃喃自语、穿令游村时群众狂呼的场面,还真有点原生态的意味。这样放宽了尺度,春节民俗的舞台就更多姿多彩,任君采撷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启明]宿松年俗歌谣述评
下一条: ·[萧放 袁昌顺]留住年俗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吴茂颖]超越对立:从馆舍到活态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