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李晓斐]现代性与民间传统的互动*
——以河南省路村“院”、“庙”为例
  作者:李晓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5 | 点击数:8569
 

  {11}例如,毛泽东就曾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见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央文件中,“这个道理至今仍然适用,即越是搞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越是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农村的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116页。

  {12}于金献(主编):《N市W区志:1978-2000》,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07 ~ 717页。

  {13}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14}Jing Jun, The Temple of Memories: Hist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24 ~ 266页。

  {16}赵旭东:《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35 ~ 339页。

  {17}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8}E.M. Ahern, 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9}Hill Gates, “Money for the Gods”, Modern China, 1987, Vol. 13, No. 3, pp. 259-277.

  {20}据被访村民介绍,在旧社会,遇到干旱久不下雨时,就召集村民在关帝庙前长跪祈雨,而几乎每次都能等到天降甘露。

  {21}Fan Ke, “Traditionalism and Identity Politics among the Ding Hui Community in Southern Fujian”, in Tan Chee-Beng (ed.), Southern Fujian: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 in Post-Mao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35-68.

  {22}在每年的小麦收割之前(“小满”前后),路村邀请剧团来村唱大戏,并在集市上进行较有规模的商品交易,由于在麦黄时节举行而且起初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收割小麦的农具,故称为“麦货会”,可以视为庙会的一种形式。

  {23}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Philip C.C. Huang, “Rural Class Struggle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Representational and Objective Realities from the Land Reform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odern China, 1995, Vol. 21, No. 1, pp. 105-143.

  {25}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述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26}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载《中国乡村研究》2007年第5辑,第1 ~ 23页。

  {2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8 ~ 241页。

  {28}参见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马克斯·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莱因哈特·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需要说明的是,囿于篇幅,有关路村民间权威的分析,此处谨围绕本文主题进行讨论,不做进一步展开。

  {30}Wang Mingming. “‘Great Tradition’ and Its Enemy: The Issue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in Tan Chee-Beng(ed.), Southern Fujian: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 in Post-Mao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34.

  {31}范可:《旧有的关怀、新的课题:全球化时代里的宗族组织》,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Fan Ke, “Traditionalism and Identity Politics among the Ding Hui Community in Southern Fujian”, in Tan Chee-Beng (ed.), Southern Fujian: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 in Post-Mao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35-68.

  {32}同注{21},p. 36.

  {33}Anthony Giddens, Runaway World: How Globaliz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34}范可:《“申遗”:传统与地方的全球化再现》,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35}James Ferguson, The Anti-Politics Machine: “Development”, Depoliticization, and Bureaucratic Power in Lesotho,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6}Johnathan Crush(ed.), Power of Development,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37}同注{17},第309 ~ 355页。

  (李晓斐: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0年第4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范长风]与女神共居的乡村领袖
下一条: ·[许钢伟]试论乡人傩在黔东北的传承与变异*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姚丽梅]饮茶到底吃什么?·[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宋昕曌 王嘉炜]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
·[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
·[何赛飞]非遗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