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李晖]唐代“竹马”风俗考略
  作者:李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1 | 点击数:13555
 


【内容提要】文章探讨了唐代的“竹马”游戏,作者指出,作为儿童玩具的竹马始于汉代以前,在唐代许多诗人对竹马游戏作了生动描述。此后,象征骑马的竹马游戏在宋代搬上舞台,并延续至今。

【关 键 词】竹马;唐代;风俗

【作者简介】李晖(1943—),男,安徽凤阳人,安徽省博物馆研究员。安徽省博物馆,安徽 合肥 230061


  唐代诗人李白,有著名诗篇《长干行》,写的是一位妙龄的少妇,对“远行”丈夫真挚的恩爱情义。她发誓在得到丈夫归来的家书后,一定从家住的“长干里”(今年苏南京市秦淮河南),跑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今属安徽安庆市)去迎接他。而两人这种深情厚爱,又源自于: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1]

  正是这“青梅竹马”的美好境界,使无数男女倾倒,也正是此诗的深厚情谊,促使笔者对“竹马”民俗事象进行探索。

  一、文献中最早记录“竹马”的是《后汉书》,而作为一种民俗,“竹马”的源头还要久远

  “竹马”成语,起于李白《长干行》诗,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这并不是说“竹马”风俗就是从唐帝国开始,这一论点,也得到大部分学者认同。不过,究竟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

  历史文献上对“竹马”一俗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的《郭伋传》。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他既是拥有治乱安邦本领的高质吏,又是能替老百姓办实事的正气官。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郭伋应诏做了边远的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牧。当他行入并州辖区内,就遇上数百儿童逢迎道路的盛况。《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郭)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郭)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郭)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郭)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2](P1091—1093)

  文献正史,是社会真实现象的记录。有后汉时期的“竹马”风俗的盛行,也才会有欢迎郭使君的“竹马”队伍。《后汉书》是第一次记录“竹马”的正史,但绝不能说后汉(即东汉)是“竹马”风俗的起源。

  据农业史家考证,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发现了马,随之利用了马。这可以从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崖画图像中得到证实。骑马,是成年人的行为,虽有儿童为之,但不普遍。因此,“骑马”在孩子们眼里,就成了一种荣耀,一种羡慕,进而模仿,也就产生了“骑竹马”。应该说,儿童的“骑竹马”,产生于成人的“骑马”之后。至于具体产生于哪个年代,由于资料的缺乏,难以确定。但是,把它的起源定在新石器晚期到西汉这一范围内,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

  有关“竹马”起源于何地的问题,《后汉书》的《郭伋传》里资料,似乎已向人们指明了方向。数百童儿“各骑竹马”迎拜郭使君的并州美稷县,即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北部。“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素以善骑而著称。马既是草原上主要交通工具,也为战争所不可缺少。儿童模仿成人,以竹代马,奔跑嬉戏”,遂成风俗。[ 3](P555—556)换句话说,“竹马”风俗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而不是中原以汉族为中心的农业民族。

  二、东汉以后,“竹马”正式成为儿童的游戏方式加以提倡。同时,融入不少的人情、政治色彩

  东汉的并州美稷县儿童骑竹马集体迎奉郭使君的故事,被录入正史后,此法得到文人的效仿。东汉之后的文献,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对“竹马”都给予了关注,出现了不少有关“竹马”事象的记载。

  《后汉书》“陶谦传”,留有对著名人物陶谦的“竹马”行为记述:

  “(陶)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仓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与语,甚悦,许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陶家儿遨戏无度,于何以女许之’?甘公曰:‘彼有奇表,长大必成。’遂与之。” [2](P2366)

  从记述中可知,十四岁儿童乘竹马,即被视为“不羁”行为,而陶谦的“竹马而戏”,竟能使“邑中儿童随之”。任过苍梧太守的甘公,又能从此中预测出陶谦日后的军事才能,进而纳之为婿。后来的陶谦,果真被授以徐州刺史、徐州牧大任,并屡建奇功。

  西晋初年,原东吴大司马诸葛靓,在吴亡之后,因其父为晋太祖所杀,誓不归晋,不接受晋朝官职。晋武帝司马炎,借从小与诸葛靓是“竹马”朋友,叔母(琅邪王司马伷妻)又是诸葛靓的亲姐,决定利用这些关系与诸葛靓见面:

  “诸葛靓,后入晋……屡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因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太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靓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4]

  作为皇帝的司马炎,希望用儿童时的“竹马之好”的回忆,换取政治上的和解,达到对方对其政权的支持。这种运用,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1月26日 09: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下一条: ·[朱大可]被篡改的中国神话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