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入选论文·
澳大利亞、新西蘭位於南半球,兩國均曾為英國的殖民地,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萌發了民族和國民/國家意識,但國家、民族、社會和文化認同直到二戰以後才得以確立。在這之前,澳新歐洲裔學者的民俗學研究大多採取宗主國之於殖民地這樣的一個歐洲中心主義的視角來透視異於自身的“他者”———澳洲土著、新西蘭的毛利人,以及包括華人在內的非歐裔移民。因此,二戰之前的澳新兩國的民俗學基本上 在 西方文化優越論下對他文化所進行的一種人類學意義上的研究,本質上是殖民主義的,具有文化帝國主義的 特徵。這種情形二戰後隨著澳新兩國民族意識的高漲和國家認同的強化而改觀。澳新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在澳新兩國的民族學學科發展階段和研究取向上留下了了自己的烙印 。這個報告即是關於澳新兩國民族學研究歷史和現狀簡要陳述。必須承認,這裡所報告的並非獨創的、專題性研究成果,報告主要內容參考澳新兩國民俗研究機構的公開(包括互聯網)和內部出版物,同時也結合講員自己曾經在新西蘭從事的毛利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研究的一段經歷。報告大致分下列五個部分:
1. 民俗学学科发展
2. 民俗學教研機構
3. 民俗學學歷教育
4. 民俗學研究課題
5. 華人和華人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