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闫德亮]早期民族融合与古代神话定型
  作者:闫德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1-09 | 点击数:8843
 

  内容提要:早期民族的融合与凝聚力的形成与古代神话的传播与定型相随相助。上古神话时代是“万邦林立”、“众神并存”的无中心神时代。早期部族经过数千年的交融最后归融到华夏族,龙图腾在部族融合中起到了麾领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天帝观”揭开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序幕,五行与五方文化背景下生成了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诸子托古改制创造出了历史化的五帝系统。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使五帝系统得以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五帝系统的形成是以对神话的改造和对上古历史的“重写”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维护夏以来家天下的需要,也是维系华夏民族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的最终选择,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关 键 词:早期民族;古代神话;龙图腾;五帝系统

  作者简介:闫德亮,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早期民族的融合与凝聚力的形成是伴随着神话的传播与定型的全过程。龙图腾的形成对华夏族的融合与扩大起到了精神引领作用,炎黄二帝是华夏族的血缘纽带。龙图腾与五帝系统的形成是以对神话的改造和对上古历史的“重写”为基础的,这一艰巨的工程将远古时代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各个古老部族都统一到了以炎黄为核心的华夏族之下。龙图腾与五帝系统的定型不仅是为了维护夏代以来家天下的需要,也是出于维系华夏民族的需要。它是传统文化的最终选择,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可以这样说,在龙图腾与五帝系统形成和中国古代神话历史化进程中,折射出中华文化独特的个性,反映出华夏民族精神形成的曲折历史。

  一、上古时代“万邦林立”“众神并存”

  由于历史悠远,我们无法太多地了解从几十万年到170多万年前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的洪荒生活。然而从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三星堆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滨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众多几乎遍布了广袤的中国大地的每一个区域的考古成果来看,至少在距今8000—4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活跃着业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多支不同的原始先民部落和部族。这些不同的原始先民部落和部族,有着不同的祖先和不同的生活区域,在他们部族繁衍、迁徙、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个个让他们记忆深刻的伟大先祖和部族英雄,他们的后裔用神话传说代代传诵着自己祖先和英雄们的故事,于是作为神话先祖与神话英雄的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鲧、大禹、共工就出现在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记忆里。他们既非“三皇”的一脉单传,也不完全是炎、黄二帝的后裔子孙。后来的华夏族是融合上古多部族而形成的一个强大民族。黄帝入主中原为后天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直到夏王朝建立之前,中原大地,氏族林立,没有任何一个英雄和帝王能够一统华夏,各部族相对独立,不相统属,可谓是“万邦林立”的时代。

  在长达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部族征战中,弱小者逐渐为强大部族所征服、吞并、剿灭,不仅失去了他们代代生息的土地,也失去了部族的独立徽号,更失去了他们最初的图腾,但唯一抹不去的是他们内心中深刻的历史记忆。他们以神话为载体向后代讲述着各自民族的历史和民族英雄们动人的故事。如果翻开记载中国古代原始神话最为丰富的《山海经》就可以发现,那简直就是一部中国远古时代的世系和神谱。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独有特色:众神并存,而无中心神。

  二、上古部族归融华夏族

  今天,我们依据上古的神话传说和史料记载及考古成果,对远古洪荒时代至4000多年以前中国中原大地上不同的部族,以及他们的生活范围与生命轨迹作了艰难的探索,取得了较一致的共识。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大集团说。徐旭生先生认为我国古代部族集团主要有三个: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①。蒙文通先生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分为三族: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②。这些上古部族集团又各有众多分支,经过数千年的交融,最后都归融到以炎黄为核心的华夏族这个大家庭。

  华夏③,又称诸夏④,又或单称“夏”或“华”⑤,是我国古代人民一部分的自称。到春秋战国以后,华夏就成了我们种族的名称,也即是汉族的前身。

  伏羲时代大约距今8000年左右。关于伏羲部族发祥地,有观点认为始于东方,即山东境内;也有观点认为始于西方,天水被看做是伏羲的出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而大多数观点认为伏羲发祥于西方,后迁于东方,并盛于东方,伏羲的帝王之业是建立在以陈之宛丘为中心的中原大地上的。当强大的伏羲部族到达东方后,与世居东方的夷族太昊部族融二为一,即太昊伏羲氏。两部族的融合实现了上古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并把蛇鸟图腾统一为龙图腾。

  太昊伏羲时代后期,出于西北陕西渭河一带少典族一支的炎帝部族也逐渐强大起来。他们顺渭水东下,再顺黄河南岸(也有黄河北岸的,如在辉县境内的共工部族)向东,最终占据了太昊伏羲氏的活动区域,与太昊伏羲部族融合,其势力直达山东半岛,后来的齐国就是其后裔国。史书言炎帝初都陈,后徙鲁(曲阜)。炎帝与太昊伏羲部族的融合实现了上古时代部族的第二次大融合。

  当炎帝部族从黄河南岸东进时,另一支同出于少典族的黄帝一族也从陕西高原东渡黄河,从黄河北岸东进。后来黄河中流北岸(但虢处于黄河南岸)的姬姓国杨(今山西洪洞)、魏(今山西芮城)、荀与贾(今山西新绛)、耿(今山西河津)等一部分即是黄帝部族东迁时沿途留下的支族。经过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兼并、融合、统一了中原的诸多民族,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实现了早期民族的又一次大融合。经过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收融了其未迁旧部。之后,黄帝又融合了很多东夷部族。后来陶唐氏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东夷有虞氏舜,意味着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进一步融合,华夏部族进一步壮大,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实现。

  当炎帝部落东进,侵入伏羲部族后,一部分伏羲后裔们由江北向江南迁徙,后来沿长江西移,又向西南发展,势力直达湖南、贵州、广西、四川一带。他们每到一地,便将伏羲先祖的英雄功绩深深地根植于迁移之地,与当地文化融合,致使伏羲成为江南尤其是西南诸民族的共同始祖。这大概也是徐旭生先生等把伏羲归于南方部族的原因吧。

  始初炎帝部族东迁之时已有一部分如柱支族顺汉水而下入湖北随州。及炎帝部族败于黄帝后又有炎帝后裔向南方迁徙,以湖北、湖南为盛。炎帝后裔巫部族的一部分南徙进入湖北,成为楚地巫风兴盛之源头。柱的后裔部族中,又有南迁进入湖南炎陵县及湖南省南部地区。他们将炎帝神农氏、烈山柱的遗迹也随之带入迁入地。炎帝另有后裔迁入桂东、桂东北。由于炎帝神农支裔部族大量南徙,与南方许多部族共同劳动生息、融合,故炎帝也被视为南方部族祖先,所以后世的研究者遂有“南炎”、“北黄”之说。

  涿鹿之战后,“轩辕逐蚩尤,迁其民于邹、屠之地”。邹地为今山东邹县,屠地可能在今山东东平县附近。被迁往邹、屠的蚩尤部分后裔,最后归顺黄帝融入了华夏集团,故“昔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河道……”(《韩非子·十过》)。然而大部分的蚩尤后裔却向南迁徙,他们越过黄河、长江进入湖北麻城、黄冈一带,又南徙于湖南沅陵、零陵,往东南进入浙江台州,往西南到黔滇川一带,成就了南方作为蚩尤子孙后代的苗族,故蚩尤也被视为苗人的祖先。现在的苗族依然用祭祀等民族习俗来纪念自己的祖先蚩尤。

  黄帝入主中原融合炎帝部族东夷部族后,成就中原最强大的集团华夏族集团。而此时融合南方苗蛮成为华夏族炎黄后裔的重大任务。华夏族对苗蛮族的融合主要对象是三苗族。三苗是一个古老的族团,又称有苗、苗民、南蛮、苗蛮,它是南方诸多民族在远古的总称,来源于蚩尤九黎族系、炎帝族系、黄帝族系、祝融族系、南方土著族等。三苗曾与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作战。战后三苗族不断从中原的黄河流域西迁南迁,南迁是其主要迁徙方向。

  华夏集团对苗蛮集团的融合一是战争一是感化。《吕氏春秋·召类》曰:“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吕氏春秋·上德》曰:“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墨子·非攻》下篇曰:“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禹不仅彻底制服了三苗,而且还有治水大功。故他死后,各部族继续朝觐他的部族,继续到他的部族讼诉决断,继续讴歌着他的神话业绩。这样既扩大了华夏族的区域,也壮大了华夏族的群体,更推进了其政权组织——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王朝的形成。

  夏王朝建立后,几十次对东夷族征伐,太昊、少昊及蚩尤后裔大都在战争中融合于夏,或臣服于夏,或迁于南方。夏王朝瓦解了氏族制,融合统一了天下万邦,消解了各式各样的氏族图腾崇拜,把其都归于华夏族龙图腾的麾下。

  殷商王朝的征伐对象主要是西戎(西羌)。西戎曾助夏人御过商。商王朝近五百年里,基本上完成了融合西戎的使命,扩大了华夏族区域与群体。

  周王朝主要斗争对象是东方族系的殷民族。周王朝对殷裔主要采取封国(陈国,妫满为陈胡公)、通婚(周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妫满)和征伐的手段。周武王经过25年,降服融合了东夷各部,华夏族进一步稳固。春秋战国时代,天下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周王朝1745个封国,不断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包容,加快了天下部族的融归华夏的步伐,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民族大融合,为秦汉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周朝末年,由东方迁入西方的秦强大了起来。周慎靓王五年,秦国伐蜀,冬十月进入成都,接着又乘胜攻占巴国的国都。秦先后在巴蜀地设巴、蜀、汉中三郡41县,“乃移秦民万户实之”(《华阳国志·蜀志》)。战国七雄,最后归于秦国。秦统一全国后,其势力达南方西南,使苗蛮、百越族也归顺了大秦。为了更好地治理南方,秦朝迁徙50万人到珠江流域,与越族杂居,与江南人民一起开发江南。秦始皇彻底完成了天下部族的大统一,众多南方部族也都融入了华夏族。据上我们可以说,华夏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李祥林]从羌族口头遗产看女娲神话踪迹
下一条: ·[纳张元]从彝族创世史诗中的集体记忆看其族群建构
   相关链接
·[陈连山]古代神话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施爱东]龙图腾的终结
·[周星]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叶舒宪]《山海经》与神话地理
·[曲风]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神话?·[刘宗迪]中国古代神话谱·序言
·袁珂:《中国神话史》·[王铭铭]读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