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3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3年会专区

[白晓霞]对河湟地区“除王蟒”传说的话语分析
  作者:白晓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1-08 | 点击数:5685
 

  ·中国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入选论文·   

  摘要:河湟地区的“除王蟒”传说叙事面貌多样,在基本相似的叙事结构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差别,即“除蟒英雄”的角色差别,对于主角的不同定位,恰恰表现出了民众阐释文化问题时的不同话语方式和话语态度,女性主角人物的多元身份与不同指向使得传说具有了驳杂的叙事开口度,话语的意义因此而形成。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去梳理 “除王蟒”传说的多元文本,它表现出多重话语的复合状态:政治话语和乡土话语的缝合、艺术话语和性别话语的契合、爱情话语和民俗话语的拼接。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个案,“除王蟒”传说启发我们思考民间传说与性别文化、族群传统再造等问题之间的深度联系。

  内容提要:“除王蟒”传说;话语;话语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包海青]蒙古族天鹅处女型族源传说起源探讨
下一条: ·[阿婧斯]试论蒙古史诗的文学禳灾功能
   相关链接
·[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陈宇]陈靖姑、妈祖传说的多元主体建构探析·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
·[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陈亚琼]声音的书写:“理想集体”的话语表达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韩顺法 李柯]主流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
·[袁帅]丧葬仪式专家话语权表现形式及特性·[屈啸宇]话语意图视角下的民间传说叙事形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