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9-18 | 点击数:22416
 

  第三,唐代流传着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国人对于月亮有着十分特殊的情感,很早就有许多想像,并形成了诸如嫦娥奔月等美丽传说。在唐代,这样的传说依然流传。不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唐代新生成了若干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其中又多与唐玄宗有关。前文提到的“嵩山嫁女”亦是其中之一。在这则传说里,唐玄宗名列仙班,有自己的职掌范围,称为“李君”。他出现在嵩山神仙会现场时,“驾黄龙,戴黄旗,道以笙歌,从以嫔嫡”。只是在这里唐玄宗并非处于主导地位,这与他在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传说中的角色是很不相同的。

  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在唐朝已经广为流传,《太平广记》卷二二“罗公远”条和卷二六“叶法善”条均有记载,其中“罗公远”条的情节如下:八月十五夜,帝于宫中玩月→罗公远取拄杖化为大桥→帝登桥行至月宫→见仙女乐中舞蹈→帝记音调→返回→据记忆制《霓裳羽衣曲》。“叶法善”条的情节如下:八月十五夜,叶法善与帝游月宫→听月中天乐名“紫云曲”→帝记音调,归传其音,名曰《霓裳羽衣》→自月宫还,过潞州城上→师请帝以玉笛奏曲→师遣人回寢殿取玉笛回→奏曲→投金钱于城中→返回→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并获金钱以进。此二则传说,《太平广记》注云前者,出《出神仙感遇传》、《仙史拾遗》、《逸史》等书;后者出薛用弱《集异记》。[10]

  另外,相传为柳宗元著述的《龙城录》中也有关于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专门记载,即《明皇梦游广寒宫》,它的描写更为绮丽详细:

  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巍,但闻清香霭郁,视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舞笑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其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而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11]

  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至迟在唐玄宗逝世不久即已传至敦煌地区,敦煌本《叶净能诗》讲述的这则故事就非常的完整的。[12]

  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传说在唐代的广为流传,既是唐代时八月十五已为民俗节日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丰富了八月十五这个民俗节日的内容,使其具有了更强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而这也有助于八月十五节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流传。

  最后,唐人对于中秋月还有神性崇拜,以为可以震慑妖精。对此,孙纬《中秋夜思郑延美有作》中明言:“中秋中夜月,世说慑妖精。”[13]另外,方干《中秋月》“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句,[14]秦韬玉《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句,[15]亦可为证。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八月十五在唐代已是节日毫无疑问。当然,考虑到有关八月十五的资料主要来自盛唐之后,因此,中秋节的形成应该不会早于盛唐,而且在唐代它还没有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也不像后世那样拥有丰富多彩、具有较大地方性差异的习俗活动。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持中秋节形成于宋代说的学者,通常并不否认唐代有八月十五玩月的习俗,但为什么他们仍然坚持中秋节形成于宋代呢?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八月十五玩月只是唐代文人的习惯,没有全民认同,不足以称为节日。他们与笔者的分歧主要有二:其一,笔者以为,不能以全民认同作为判断一个日子是否是节日的根本标准,只要一个日子有约定俗成的活动,而且社会上有一群人在这个日子里从事这些活动,这个日子的节日性质就是可以确定的。其二,笔者以为八月十五玩月并非只是唐代文人的风气,它有更多的俗民主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上一条: ·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下一条: ·[张勃]夕月礼与夕月坛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
·[海力波]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
·月饼模子·[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
·[张茜]历时与共时视角下唐代女性服饰民俗的流变研究·[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