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日电 “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6月29日在京举行。中国文联荣誉主席、原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等出席了座谈会。
钟敬文教授是中国民俗学的主要创建者,并在世界范围内创立了了中国民俗学派,是中外公认的“中国民俗学之父”。同时,他也是我国五四以来的重要诗人、散文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教育界从事师范教育时间最长的前辈学者和开创中国民俗学高等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满怀爱国理想传播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弟子遍布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国际声望。
会前播放了纪念会专题电视片《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推出这位学术大师的经典著作全编《钟敬文全集》(全四十二册)也同时展出。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文联副主席李屹先生在讲话中说,钟敬文先生是在我国20世纪国家民族建立和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涌现的学术巨匠,他毕生研究民间文化,关注民生、对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说,钟先生的主要学术文化工作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他的卓越学术文化成就影响了北师大几代人。作为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学术奠基人,他在北师大完成了这两门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创建了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此外,钟先生还在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诗词格律学等多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文科学的建设与发展。钟先生奉献师范教育近80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他生前常常以两句诗自勉:“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我们向钟先生学习,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钟敬文的老朋友、中国文联荣誉主席、原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钟先生晚年参与中国民族民间十套集成志书的搜集整理运动取得的成就,今天这项工作已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讲话。钟先生曾于1949年相应党的号召,从香港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成为新中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即现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实际创办者和长期指导者,罗杨深情回顾和充分肯定了钟先生对中国民间文艺社团建设的历史性贡献。
继承和发展钟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学术文化遗产,前提是要深入研究、正确阐释和创新利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代表、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在发言中指出,钟先生以一生奋斗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学者兼教育家,只有站到了民族自觉的高度,才能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校文科教育的本质正是要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文化精英。文科教育的另一个对象是文艺。钟先生将理论研究与文艺创作打通,能指出文科各个门类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文化与文艺都是最贴近人性的东西,钟先生在人性上也是完美的。没有了文化与文艺,高校文科所培养的人才就没有了光彩。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北师大资深教授王宁先生在发言中指出,钟先生坚持从五四得来的一个深刻的理念,就是要重视社会的底层文化。他提出将中国上中下三层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和创新建设。他的根本立场,是要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科学的重要地位和未来价值。钟先生满腔热情地投身教育事业,精心培养后学,让知识成为改造社会、强盛国家的伟大力量。他正是在潜心研究和奉献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民俗学派,成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统文化对民俗文化的保存功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建设也要关注民俗文化对解读上层经典的补充性,并找到合适的突破点。
钟敬文的弟子、北师大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董晓萍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作为钟先生的弟子,应该有一种自觉,即为民俗文化而建立文化自信,而这正是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本质。要把钟先生传下来的学术良知传下去,提升人格境界、追求卓越。在现代社会中,还要注意研究如何激发优秀民俗文化的内生机制,参与解决国家社会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钟先生对国家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有一辈子的学术担当,是将学者形象、文化形象和国家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学者典范,这些都值得广大后学去不断地学习,继承和发扬。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还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中国民俗学会的领导、钟敬文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培养的几代弟子和其他多学科的同事、后学,钟先生的生前好友、亲属与家乡代表。
当天下午,钟敬文先生高等教育思想与学术文化著述出版座谈会继续在北师大召开。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2013年07月01日09:49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