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基地与中心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机构基地与中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摄影/图:宋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26 | 点击数:7755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3年6月2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嘉兴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共同主持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首先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民俗学会近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研究的情况。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柴永强、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李新风分别讲话。《中国端午节》总主编刘晓峰介绍了该书的编纂情况,《中国端午节》总主编陈云飞介绍了嘉兴市端午文化和该书“嘉兴卷”的调研与编写情况。

  来自民俗学、节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六卷本《中国端午节》出版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进行了充分座谈。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千百年来作为中国古代时间文化的一部分,端午节不断传承发展,节俗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广大。其覆盖面及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而其影响也远播于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地。正因如此,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也非常丰富。

  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学会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关注的领域。2007年底颁布“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增设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假日,自2008年起实施,从此结束了近百年来传统节日被排斥在国家时间制度之外的历史。中国民俗学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是其中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为推动端午节研究向深入发展,中国民俗学会组织民俗学界相关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中国端午节》。这部著作的出版,是中国民俗学会在长期关注的节日研究领域做出的新的贡献,结出的新的成果。

  刚刚出版的六卷本《中国端午节》有三个亮点。

  第一,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新模式。《中国端午节》规模大,搜罗广。全书分六卷,即研究卷、史料卷、民间文学卷、俗文学卷、图像卷和嘉兴卷。全书共216万字,459幅图片,是迄今为止有关端午节研究规模最大的资料集成,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研究领域单个节日最大的一套资料集成。

  端午古为大节,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和它同样重要的还有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在整个社会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该怎样对这些节日深入进行研究?《中国端午节》就是中国民俗学界对这一问题给出的一个回答。回答这一问题的根本点,首先在于资料的整理和发掘。资料的整理和发掘是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从2008年系统整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到2013年系统整理《中国端午节》,中国民俗学界正在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新模式的道路上努力前进着。

  第二,这是一部融学术性、文献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著作。这部著作网罗丰富。史料卷、民间文学卷、俗文学卷收入了中国古代典籍、雅俗文学、民间传说、故事、歌谣中有关端午的多方面资料。图像卷收入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各种材质的以端午为核心的各种艺术图像资料;研究卷着力收集了民国以来有关端午节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论文;嘉兴卷则直接来源于中国民俗学团队的田野报告。担任各分卷主编的学者均为一时之选。陈连山教授、萧放教授、刘晓峰教授、张勃副教授都是长年致力于节日研究,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权威学者。担任图象卷主编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从军教授是中国唯一的大学附属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担任嘉兴卷主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杨秀副研究员是长于田野调查的民俗学专家。学术因时代而推移,因技术而进步。网络的发达让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鱼目混珠、真假混杂难分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权威学者认真筛选整理出资料总集,对于端午节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端午节》编写团队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宣示了中国民俗学踏踏实实立足田野认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在中国端午节嘉兴卷主编杨秀的带领下,中国民俗学会组织的由几十位师生组成的调查队伍分成七组深入村镇,对嘉兴地区二区五市县的民俗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历史上人文底蕴深厚的嘉兴地区,直到今天依旧是包括端午节俗在内的各种古老习俗被保护得比较好的地区之一,保存在这里的端午节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许多地方都与古代文化传统有深层内在的契合,有自己的内在体系,有非常古老的文化传承。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为《中国端午节》作序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应当完成的历史使命。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有人勇于吃苦,勇于承担。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优秀的时间文化传统,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这一优秀传统以最完美的形态传递给后代”。《中国端午节》正是中国民俗学会同仁为传承这一优秀传统作出的新的努力。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还就《中国端午节》的编纂与合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端午节》的编纂出版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精诚合作的结晶,是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共同关注传统文化、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周小璞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总经理刘瑞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处长荣书琴也出席了座谈会。

  乌丙安、陶立璠、刘锡诚、贺学君、刘铁梁、赵宗福、常建华、袁学骏、萧放、万建中、陈泳超、施爱东、林继富、陈岗龙、项阳、吕韶钧、张从军、尹虎彬、黄涛、孙庆忠、王锦强、吴裕成、王宪昭、张勃、杨秀、朱刚、陈果艳、来自美国民俗学会的Amy E.Skilman、Anthony Bak Buccitelli等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会场传真·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供稿 宋颖摄影)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本会学者畅谈中国端午节与嘉兴端午习俗(视频)
下一条: ·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