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12 月26 日, 闻知百岁老人钟敬文教授住院, 借在京开会之机, 我匆匆赶往北京友谊医院看望他。病房内温度很高, 钟老身穿毛衣裤,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端着花篮,蹑手蹑脚走至床前:“钟老, 您好! ”听到话声,钟老睁大了眯着的眼睛。他面色苍白, 身体消瘦, 但眼神依然矍铄,脸上又洋溢着亲和的笑意。
握着钟老柔软发烫的手, 我的心不由一颤。护士轻声告诉我: 老人今晨由于着凉有些发烧。看着护士用棉球不断擦拭老人的手、额等暴露部位降温, 我不忍心多说什么搅扰他。倒是钟老主动提起我们学报的事。
今年6 月, 受院长的委托, 我专程赴京聘请这位著名民间文化大师担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学术顾问。虽然与钟老已有几年未见面, 但钟老依然记性很好, 他叫着我的名字,握着我的手, 一口应允担任学术顾问, 并爽快地把他近期写的一篇万字长文交给我, 作为学报民俗文化栏目的开篇文章。钟老就是这样一个人, 只要是为了中国民俗文化事业, 他大都有求必应的。
“我看到你们寄的学报, 办得有特色! 要坚持, 要耐心, 几年后就会有成效。”钟老声音不大, 语音有些含混,但却句句震响我的心头。
6月份在他的家里, 他就嘱咐我, 要耐心,要坚持。对于办刊, 他是内行里手, 早在1927年, 他就主办《民俗周刊》。他的嘱托中, 包含着对拓展民俗文化事业的殷殷希望。
我心头一热, 大声地说:“钟老, 我是扛着您的大旗在办刊的, 有您的支持, 我一定把它办好。”
钟老脸上现出高兴的神情, 但却谦逊而又语重心长地说:“旗帜要大家扛的, 只扛一个人的旗帜是扛不好的。”
我连连点头。对于钟老的为人,我是了解的。1997 年7 月, 当我结束跟随钟老的一年访学研究时, 钟老临别赠言: 正直、勤奋、淡泊。他说, 人要正派, 一个学者对任何问题必须坦诚相见; 谁比谁聪明不了多少, 只有勤奋不息, 才能成就学业; 对名利要淡泊, 不为名利而活着。钟老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一生, 坎坷不平, 却从不向“厄运”低头,为文执教70 多年, 勤奋耕作, 从未止息, 直至仙逝。以他的成就和对民俗学、民间文学、教育学、文艺学的贡献, 享誉什么头衔都不过份, 但他从不求名谋利, 视名利为身外之物。他的一生是坦荡的一生, 勤奋的一生, 是为中国和世界民间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2002 年1 月10 日零点1 分, 敬爱的钟敬文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距我在京聆听他的教诲不过半个月时间。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 他还在为他所衷爱的民间文化事业思谋, 为他的学生指导。就在我探视他的2 个小时后, 他还在床头指导他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噩耗传来, 我和编辑部同仁不胜哀惋。虽然从心理上人人都能理解这位百位老人的谢世, 但是从情感上, 衷爱于他的学人弟子们却多么希望他能再带我们一程, 再让我们聆听一次教诲啊! 我师从钟老学习时间虽不长, 但从钟老身上所得的学识品德却足够受用终生! 缅怀恩师, 更要办好学报, 办好民俗文化栏目, 唯以学业成就报谢钟老在天之灵。
敬爱的钟老安息吧!
2002年2月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