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姜德顺]问学散忆──1980年代中期的少数民族文学课业
  作者:姜德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5 | 点击数:5061
 

  

        1984年秋天在中央民族学院首度开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分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两个专业方向,前者6名、后者2名。笔者有幸忝列其中,攻读民间文学方向。值此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见“中国民俗学网”登载相关“征稿启事”,不禁怦然心动,眼前浮现出往昔求学历历片断,特根据记忆,草撰成文,与学界师长和朋友们分享。

  该专业导师共五位:马学良、佟锦华、耿予芳、魏萃一、白崇人。其中,前四位老师指导民间文学方向,白老师指导作家文学方向。此前,各位导师都未曾带过研究生,因此,他们对于带研究生十分重视,精心布置。从报考该专业的50多人中,经过严格初选后,进行一上午复试,五位导师同时在场对8个复试考生进行面试,让他们一个个分别进场,口答一些问题。复试过后,同学们退出考场即刻在门外核对,发觉各自所答问题都不重复。

  同学们所学课程相当充实。开学后,该专业8位同学与本校其他专业的同年级同学,共约30人,按规则一道必修各一学年的公共政治课和外语课。经导师们推荐,学校特聘杨堃先生专为这8位同学讲授了一个学期的《民族学概论》必修课,课堂就设在本校二号楼一层东南侧的一间大教室里,所用教材正是当时刚刚出版的杨先生那部枣红色封皮新著。杨先生那时已年过八旬,却挺直腰板在讲台旁细细讲述,不时转身板书,精神矍铄,令人暗叹。另外,还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张紫晨、陈子艾、潜明滋这三位老师,开设了民间文学概论、歌谣、史诗这三门专业基础课,其中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授课结束时,分别做了闭卷考和开卷考。为了开拓视野,又聘请解放军艺术学院一位老师开设了20周的音乐欣赏选修课。本校陶立璠老师则为该专业同学们讲授民俗学概论。

  第二学年时,马学良先生给本校1984级彝文文献整理专业的硕士生巴莫阿依、当时从马先生攻读本校博士学位的纳日碧力戈、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同时期的硕士生冯莉、巴莫曲布嫫,以及笔者,亲授语言学专业课。所用教材也是新著,即马先生主编、严学宭先生审订的《语言学概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该教材中收入大量我国各民族语言的语料,在我国所出同类语言学概论教材中,乃前所未有。每周授课两个下午,每次两小时。马先生对国际音标和记音方法的讲授十分认真、仔细,亲自示范发音。而且,每过两三周,就布置一次作业,让同学们逐次练习用国际音标记音。随即由先生批改,当场指教。

  那时候,学术交流相当活跃,不时会举行一些学术讲座。某天下午,在北师大主楼五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办了一个讲座,一些老师以及北师大、中央民院修习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们汇聚一堂。钟老亲临现场,侃侃而谈,讲述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简史。会场气氛热烈、亲切,记得中国民研会的王强还当场“问难”,称钟老总是反复说那样一些话,而钟老则心平气和听着,并未插话打断他。

  本来,因年久日深,类似往事已多半忘却,但不意几年前笔者在网上偶见,张铭远兄在其专著《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3月)第50页,间接引用拙文稿《各族“殉情”、“幻化”型故事线性分析》,勾起回想:那是蒙宪同学倡议,邀请北师大民间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张铭远、苑利等同学,于某个星期天上午,与中央民院这几位同学,在本校一号楼二层楼正对楼梯口的北侧那间办公室,清茶相待,一起举办一个简易学术讨论会。同学们都做了认真准备,把各自习作之油印本以至手写本,带到会上切磋、交流。

  那时,该专业还在可行条件下,安排一些实地考察。1986年那年正月中旬,陶立璠老师率领这8个同学到北京门头沟区,实地观摩那里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幡幡会。笔者那时才目睹并确知,原来离京城不出百里之地,竟然也有类似于西南山区一般的贫困景象。第二学年下学期,陶老师和本校民语三系两位老师率本专业同学们到广西三江一带考察当地的民族民俗,那次活动还有日本学者参加。可惜笔者因故未能同往,失去一次宝贵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无从忆及具体事象。

  斗转星移,来者可追。据知,该专业那一届同学们当中,有7人如今仍在国内外学界效力,且已进入学术及事业的丰产期。愿我们牢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培育,珍惜得来不易之机,与学界同仁们一道,薪火相传,略尽绵薄,回报于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沙野]不薄今人爱古人
下一条: ·[李志斌]祖宗崇拜俗尚下的村居环境
   相关链接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