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贺学君]中国民俗学会与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作者:贺学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2 | 点击数:13460
 

  复次,是“我们在行动!”板块(见附件2)——以列表方式将“前非遗”(开展“非遗”专项保护之前)工作进行概要介绍。

  最后,是简约的“结束语”(见附件3)——说明决心、责任与期待,并对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静态展览占据了五个房间,“结束语”后面,直通工艺大师的展示台。静态的展览虽简单,也不华丽,却较好地介绍了有关“非遗”的基本知识和国内正在开始做的“保护”的试点项目。它与各位大师的动态演示结合一气,构成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文化节期间,还邀请智化寺音乐、西安古乐、民间花会、少数民族民间歌手参与表演,并举办多个民俗讲座,工艺大师们的展示室也成为传统手工艺教育展示基地,气氛相当红火。尽管交通不便,没有车可直接到达“民俗园”,一月内前来参观者还多达万余人次,有的甚至不至来一次,有的是老师带着学生,有的是家长带着孩子,民俗摄影爱好者更是趋之若鹜,一批接着一批;“民俗园”还专门安排一天接待各使馆的大使夫人们,对于民间工艺大师的表演,夫人们赞叹不已。期间适逢中秋节,我们与大师们一起赏月、一起品饼、一起登台欢唱。记得中秋夜的联欢会上,我也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做了即兴发言,其中有一句:“你们是泥土下的金子,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刻,现在是你们发光的时侯了,大家努力干吧!”竟成为大师们最爱的“名言”。

  大师们带来的作品几乎被抢买一空,有的往返家乡多次,或拿原料,或运作品。文化节结束前大师们还组织义卖,将所得收入捐赠给国家有关部门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们还突击创作了一批与“08年奥运”有关的作品捐赠给奥委会。

  “民俗园”的不少大师,后来参加2006年2月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全国非遗展览;不少人成为省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次代表国家出国展示技艺;不少人参加奥运“中国故事”的非遗展示活动;不少人被中央美院、工艺美院、艺术研究院等学府聘为研究员。我也与他们结下了更深的友谊。

  活动中,各地民间文艺家协会曾给予大力支持:广西民协韦苏文主席派人进乡入村通知“中华第一巧女”黄肖琴上京参加文化节活动,陕西省民协主席雷达组织工艺大师和西安鼓乐,亲自带队上京,甘肃省民俗学会、民协副主席王知三带来回族、藏族、裕固族民歌手,西藏民协副主席也亲自组团并带队参展,竟使藏族的各类精品占了大大的一个展室……没有他们的热情与辛劳,我们的工作会困难重重。借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忱!

  整个活动,“民俗园”老板化了一百多万,没赚一分钱。但他还是想让“非遗”这样的展示方式继续留在“民俗园”。以后真有不少民间大师留下或进驻,在他们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室或工作室。如原中国民协副主席泥人张传人张錩就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老总还多次表示愿把这片建筑和场地提供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非遗”教育培训基地。这使我真切感受到,在“非遗保护”中有良知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敬重!

  一个月的“华夏民俗文化节”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保护公约”第一次通过静、动态结合的展览方式向市民做了介绍。中国民俗学会圆满完成了“文化节”、“非遗”展览的筹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获得承办方以及朝阳区、高碑店乡政府和指导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开幕式的午餐会上作为指导单位的中国艺术研院副院长,国家中心负责人刘茜拉着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我想这是对民俗学会的肯定与感谢。

  2013年4月14日

  附件1:前言

  人类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在形态上表现为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非物质文化由于具有现实性、活态性、不断生成性,直接连通着民族文化的根基,成为一个民族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主权的重要标志,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长期以来各民族都十分重视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人们深知:这是在守护自己民族世代相传的血脉之根!

  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几千年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陷于日益严重的危机。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这些遗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面对的一项世界性重大课题。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引起高度重视。2003年10月7日,该组织推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性质,开展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保护等问题,给出了科学系统的说明。

  我国政府意识到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严峻形势,积极采取行动:2004年8月,加入上述《公约》,成为缔结国;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办法,并设立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前不久,文化部又主持召开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努力为保护工作寻求智力支援;目前各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保护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有序。

  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决不仅是国家政府和一部分相关人士、机构的事。它关系着民族的精神建设和文化复兴,是与全体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事,每个炎黄子孙都负有无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只有每个公民都具有了自觉的保护意识和积极的保护行动,有效保护才能真正实现。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室让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更自觉地加入保护行列。

  朋友,为了保护和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005年9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征稿启事
下一条: ·[沙野]不薄今人爱古人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