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苗书梅]孙作云的楚文化研究
  作者:苗书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06 | 点击数:6607
 

  【核心提示】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神话传说是孙作云学术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领域。他最早引入图腾崇拜的理念,全方位梳理中国神话传说中诸多难以理解的记载,挖掘隐藏在神话背后的深层内涵,探讨氏族部落演变的历史,并将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研究体系,复原建构中国上古史。

  孙作云(1912—1978)是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历史学家。20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孙作云深受导师闻一多的影响,走上了毕生研究《楚辞》、《诗经》、民俗与神话等相关学术问题的道路,并在多个领域的研究中都卓有建树。

  精研《楚辞》与楚文化

  《楚辞》研究和楚文化的探索是孙作云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过闻一多先生的《楚辞》课程后,孙作云对《楚辞》中的《九歌》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1935年,即发表了《九歌山鬼考》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从12个细节比较了《楚辞·山鬼》和《高唐赋》的相同点,得出《山鬼》之山即巫山,《山鬼》之鬼即巫山神女的结论。此后数十年间,孙作云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九歌》的写作年代、结构、文学性质及其地位。他还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离骚》进行系统研究。

  《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又有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较高的地位。1974年,孙作云完成了25万字的《天问研究》,这部著作对《天问》的文本作了全新的注释和意译。在此基础上,他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条分缕析地对《天问》的内容、写作年代和地点,《天问》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上古史研究中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研讨。在闻一多之前,从来没有人认为《天问》有错简,闻一多指出了其中一条,而孙作云则改正了30余条,纠正了原来顺序的三分之一,使《天问》前后文义连贯,面目一新。他的《天问研究》对《楚辞》研究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为《楚辞》研究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孙作云对屈原的生平和与《楚辞》相关的历史人物、出土文献、楚文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了自励,他还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楚风堂”。

  通过《诗经》研究西周社会性质

  《诗经》研究是孙作云作出重大学术贡献的另一领域。他的《诗经》研究兼有闻一多、郭沫若诸家之长,并有诸多创新之处。他以《诗经》为基础材料,兼用民俗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论证“西周封建说”,得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史学界集中讨论古代社会分期问题,用《诗经》来探讨西周的社会性质,成为孙作云主要致力的研究方向。他从分析《诗经》中反映土地制度的井田制的诗篇入手,论证西周如何从封建领主进入地主制的过程。在论证西周社会性质的同时,孙作云还讨论了灭商以前周人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

  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分析《诗经》中的恋歌是孙作云《诗经》研究的特色之一。他曾指出《诗经》中有23首恋歌与古代上巳日祭祀的民俗相关,他将《诗经》中的恋歌视为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和基于农耕生活的种种礼俗,同《诗经》恋歌的文化背景及风俗演化,构成一个文化体系,阐释、拓展了人们对《诗经》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22期 2013年03月0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
下一条: ·钟敬文:倾注一生开拓民俗学
   相关链接
·[刘来法]富源古敢水族“吞口”溯源·[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刘程]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巫术意象·[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
·[黄清喜]论鸟崇拜的升格与降格·[刘亚虎]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
·[苏永前]多重证据视野下的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苏永前]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潘昱州 彭荔 柯小杰]虫蚀纹:中国文字的另类缘起物·[冯智明]瑶族盘瓠神话及其崇拜流变 ——基于对广西红瑶的考察
·[苏永前]战神的子孙: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
·[黄郁惠]缅甸蛇郎故事的历史起源探讨·内蒙古社科院调查发现:蒙古族没有狼图腾
·[田波]“生肖”与“初灵”·[赵海青]商羊舞的民俗文化探析
·施爱东:《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龙并非中华民族“图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