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现代传承
Current Inheritance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Days
黄 涛
HUANG Tao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Deputy Head of Chinese Branc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sian Folklore;
Professor with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传承”是民俗学的一个关键词。与文化的其它部分相比,民俗文化的传承更大程度上依靠口传身授、代代相传的方式。拿过年习俗来说,我们各人脑中关于年的印象、习惯有多少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呢?还不是从小跟着长辈过年,耳濡目染而来的吗?这种传承方式的要害是不能断代。比如近年来很多城市青少年不喜欢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觉得它们老土、落伍,而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觉得它们时尚好玩,这样下去,等他们做了父母以至祖父母,就很可能不会将传统节日传给后代子孙,这样我们的传统节日就真的近于衰亡了。节日习俗的传承一旦断代,将来再想捡回来,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或说明。许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传统节日是否真的老土落伍、不适合现代社会?它们来自农耕社会是不用说的,如果它们已经老土得掉牙、掉渣了,我们80后、90后为什么非要过它,引进那些浪漫轻松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更适合现代社会吗?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按着国际通行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这些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见解。不过要比较全面地阐明其中道理,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在这里我们先拣要紧的地方说一点。文化多样性乃人类文明进步的本源。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肯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各民族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才能维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格局。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实例和学理上看,经过调适更新,它也完全能够适应并有益于现代社会。就拿吃的事情来打比方。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麦当劳、肯德基刚刚在北京街面上出现,当时很多人觉得这种饮食新奇、便捷、干净、雅致,而且口感很好,在里面吃一顿,隐隐觉得是一种很奢华的享受,如果里面能喝白酒,都想把它作为正式的请客宴席了。但是过了几年,也就把它当作快餐的一种了。这类洋快餐自然有其优势,丰富到我们的饮食体系中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决不能用它们来把我们的中式餐馆全部取代。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街上的餐馆全是麦当劳、肯德基,那将是多么乏味,连这些洋餐馆的经理们恐怕都要腻歪了。现在我们的餐饮体系就很好,各地的特色饮食都有,也间杂着欧式、美式、韩式、日式甚至非洲式的餐馆,就让爱吃馆子的人们觉得很有口福。我认为,洋快餐与中餐的关系就像洋节与传统节日的关系,如果吸收进几个有特色的洋节也无不可,但只能是用它们来丰富我们的节日体系,而不是在此同时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扔掉。麦当劳不爱吃了还可以改吃北京烤鸭,洋节不爱过了却未必还能过回传统节日,因为传统节日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性的东西,一个群体的节日习俗如果失传了是很难再捡回来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黄涛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