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活态保护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ve Protection of
Culture in Chinese Lunar New Year Days
王 恬
WANG Tian
(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和研究馆员)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Generanl and Senior Librarian of
Zhejiang Folk Literature and Arts Association)
2006年,六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补为国家法定节日后,全国各地把中华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加以弘扬。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上演了一幕幕地域特色鲜明、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化活动,把代代相传的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复活了中华民族最迷人的精神实质。
下面就浙江绍兴安昌古镇、江山廿八都古镇和泰顺百家宴等3个地域特色鲜明的春节民间习俗活动分别作一简述。
一、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春节的前奏和序曲
绍兴安昌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鲁迅笔下“祝福”年节文化的原型地。作为春节传统节日的前奏和序曲,每年腊月这里都要举办“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这一江南水乡的著名节会,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其中主体活动有:以祝福为题材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实况直播;全国摄影大奖赛;绍兴师爷文化研讨会、古镇开发保护研讨会、廉政文化研讨会;新编乡土戏曲鹦歌戏;越地民俗表演;民间工艺现场制作。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保持了越地的民俗文化符号,并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手法,把一道道亮丽而独特的文化风景呈现在世人面前。
去年的腊月风情节,我曾亲身感受过越地这小镇的古朴、深厚而凝重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安昌老街的街河上,南来北往悠哉悠哉的乌蓬船,带着绍兴毡帽用脚摇撸的船夫们;白墙黛瓦下的石库台门,精雕细镂的骑楼,隐而不露的钱庄,高墙重门的典当铺,狭长幽深的里弄小巷,用会稽青石铺就的老街路面,临街分布的社庙、祠堂,错落有致的长廊、石桥;用廊柱作支撑拉力扯白糖的村民,以及那些沿河依街而居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口灌制腊肠,翻晒酱鸭、酱鹅、猪头等酱品,廊沿窗前挂满意为长久团圆的腊肠,巍巍壮观,好一幅越地的民俗风情图。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黄涛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