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高寿仙]变与乱:光怪陆离的晚明时代
  作者:高寿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9 | 点击数:1150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唤起了对于晚明时代的重视和肯定。周作人在1932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指出明末文学运动与五四文学运动“很有些相同的地方,两次的主张和趋势,几乎都很相同”。林语堂次年发表《有不为斋随笔》,也认为晚明公安派、竟陵派“已抓住近代文的命脉,足以启近代文的源流”。刘大杰194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也认为公安派“重个性、重自由、重内容、重情感的新理论”,“与五四时代的文学运动精神完全相同”。嵇文甫则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晚明作出高度评价,他于1944年出版《晚明思想史论》,对晚明思想进行了简明而系统的梳理,认为晚明“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明霞”,“它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社会史论战,促使人们从社会形态转变的角度认识晚明时代。吕振羽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明清之际,布尔乔亚的都市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蓬勃兴起,逐渐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经典认识,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繁荣、自由雇佣劳动的发展,到明代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之相适应,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重大变化,表现在市民意识的觉醒、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人文主义的兴起、通俗文学的繁荣等各个方面。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基本退出主流话语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因素”、“近代化萌芽”、“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等比较中性的概念,晚明被视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于这种经典看法提出质疑。如台湾学者龚鹏程怀疑学术界揭示的晚明“时代转变之事例与思想,乃是被‘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当时未必有此,或虽有之而未必如是,然而在近代研究者特殊的关怀中,此一部分却被扭曲或放大了”(《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P4)。美籍华裔学者黄仁宇则彻底否定晚明的变化,认为晚明时代僵化得要死,“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P195)。

  光怪陆离的晚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定会看到不同的样貎,不同的色彩。无论如何,只要翻阅一下晚明文献,就会发现那是一个踔厉风发、尚奇求怪、日变月异的时代。这可能是希望的欢歌,也可能是绝望的悲鸣,但终归活得有声有色,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12年04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陈宝良]风物闲美:晚明江南生活
下一条: ·[龚文君]从《五子之歌》看民生
   相关链接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彭伟文]“脱序”与重构:中国民间结社研究的社会史视角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梁爽]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与社会身份的建构
·[鹿忆鹿]晚明《山海经》图像在日本的流传·[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出版·[罗士泂]物的社会生命:徽墨的社会史研究
·赵世瑜:不止“大槐树”,也说说“小历史与大历史”·[常建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赵世瑜 申斌]从社会史到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刘捷]从晚明图书的出版看《山海经》的接受与传播
·[李长莉]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吴帆 吴毅]历史社会学的发展与特征·[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