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郑锦怀]葛鲁贝还是葛禄博
——《鲁迅全集》中的一个错误注释
  作者:郑锦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9 | 点击数:6301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释本《鲁迅全集》的一大功绩在于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著译成果。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有些注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疏漏错误,也会对读者起到误导作用。试看注释本《鲁迅全集》对“W. Grube”的介绍。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序言》中提到:“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P4)。对此,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9卷所作注释如下:“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最早有英国翟理斯(H. Giles)《中国文学史》(1901年伦敦出版)、德国葛鲁贝(W. Grube)《中国文学史》(1902年莱比锡出版)等……”(同上)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9卷所作注释略有改动:“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最早有俄国王西里(В.П.Васильев)《中国文学史纲》(1880年圣彼得堡出版)、日本末松谦澄《中国古文学略史》(1882年东京出版)、英国翟理斯(H. Giles)《中国文学史》(1901年伦敦出版)、德国葛鲁贝(W. Grube)《中国文学史》(1902年莱比锡出版)等。……”(《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P4)

  此外,在1936年9月28日,鲁迅写了一封信给捷克汉学家普实克(后来收入各种文集时一般称为“致雅罗斯拉夫?普实克”)。鲁迅在信中提到:“我极希望您的关于中国旧小说的著作,早日完成,给我能够拜读。我看见过Giles和Brucke的《中国文学史》,但他们对于小说,都不十分详细。我以为您的著作,实在是很必要的。”(《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P672)对于“Brucke”,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13卷给出的注释为:“Brucke疑为Grube,葛鲁贝(W. Grube,1855-1908),德国汉学家。著有《中国文学史》,1902年出版。”(P672)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14卷的注释基本不变:“Brucke疑为Grube,葛鲁贝(W. Grube,1855-1908),德国汉学家。著有《中国文学史》,1902年出版。”(P399)

  虽然两种注释本《鲁迅全集》的出版时间相隔近25年,但我们可以发现,前引四条注释提到了一个中英文称谓“葛鲁贝(W. Grube)”,且相关介绍几乎一成不变。我们查知,“W. Grube”的英文全名为“Wilhelm Grube”,此处暂且将其音译即为“威廉·格鲁柏”。威廉·格鲁柏于1855年8月17日出生在俄国圣彼得堡,至1908年7月2日在柏林附近逝世。1874-1878年间,他在圣彼得堡大学就读,在俄国著名学者席夫纳(Franz Anton Schiefner,1817 -1879)的指导之下学习汉语、蒙语、满语与藏语。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之后,他立即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在德国著名汉学家小甲柏连(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880年提交博士论文,顺利毕业。1881年,他在莱比锡大学教授藏语语法,但一直未能获得正式教职。1883年,他到柏林民俗博物馆(Ethnological Museum of Berlin)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在柏林大学兼任教职,讲授汉语、满语、民俗等课程,并于1892年获得“特职教授”(extraordinary professor)的头衔。1897-1899年间,他与妻子一起前往中国,在北京和厦门等南方沿海地区游历,颇有收获。

  威廉·格鲁柏以对少数语种的研究而闻名于世。他是德国女真文字研究的先行者。1896年,他的《女真语言和文字》一书(Die Sprache und Schrift der Jucen)在莱比锡出版,其后一直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威廉·格鲁柏是一位成就显著的汉学家。1901年,他撰写的《北京民俗》(Zur Pekinger Volkskunde)一书在柏林出版,颇获好评。1902年,他的《中国文学史》(Geschichte der Chinesischen Litteratur)在莱比锡初版,即为德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代表了当时德国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影响十分之大。此外,他还撰有《中国的宗教和祭仪》(Religion und Kultus der Chinesen,1910年)、《中国古代宗教》(Die Religion der alten Chinesen,1911年)等多种汉学研究著述,并且跟赫伯特·穆勒(Herbert Mueller)合作完成了《封神演义》德文译本Fêng-shên-yên-i: Die Metamorphosen der Goetter(1912年),其中前48回均由他本人独立译就。

  虽然威廉·格鲁柏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国学界对他所知不多。众所周知,近现代史上,许多来华的西方人或者西方汉学家都自取汉名,或者已有约定俗成的汉译名,威廉·格鲁柏也不例外。但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他的称呼比较混乱。除了《鲁迅全集》注释所称的“葛鲁贝”,他还有顾路柏、顾威廉等汉译名。若是他并无自取汉名,那么“Wilhelm Grube”无论译成“葛鲁贝”,还是译成“顾路柏”、“威廉·格鲁柏”等,都无伤大雅。但是,我们发现,此人恰恰有个自取汉名“葛禄博”。这样一来,我们在提到他的时候,就应当名从主人,以“葛禄博”来称呼他,而不能随意地为他另外取一个汉译名。

  “葛禄博”即为Wilhelm Grube的自取汉名,何以证之?其实,他流传下来的藏书印与藏书票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据。我们发现Wilhelm Grube的《女真语言和文字》(Die Sprache und Schrift der Jucen)一书的图片,其上留有一个藏书印,印文为六个篆体字,即“葛禄博藏书印”。

  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一张藏书票。这张藏书票的图案极具中国特色,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后则是一座牌楼;牌楼由三部分组成,正中写着“庄子曰”,两边则写着“吾生也有涯”与“而知也无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藏书票上面还印有“葛禄博持赠”与“EXLIBRIS W.GRUBE.”字样。(《西方藏书票》,子安著,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P54)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再称“Wilhelm Grube”为“葛鲁贝”、“顾路柏”、“威廉·格鲁柏”等,而应称之为“葛禄博”。注释本《鲁迅全集》里对于“Wilhelm Grube”错误注释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应当尽快修正过来,以免继续误导读者。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12年05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何苗]湘西往事
下一条: ·[眉睫]周作人最早提出“儿童本位论”吗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
·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
·德国汉学家薛凤:《天工开物》让我与中国科技史结缘·著名汉学家孔飞力与他的中国学研究
·[刘锡诚]一个俄国汉学家的无悔人生·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清福院士追思会在京举行·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去世
·[刘柠]沟口雄三:汉学家“手艺人”、越界者·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去世
·[刘悦笛]当代哈佛汉学家的“中国观”·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做客南开 希望中国古籍研究后继有人
·[叶隽]留德一代的德国学术史观·美国汉学家艾朗诺:为什么要再写中国文学史?
·[汤亚汀]Ethnomusicology:释义和译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