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依托昆仑神话发展青海民族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
  作者:刘志强 侯淑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3 | 点击数:31853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刘志强 实习生 侯淑娟报道) “青海的美不在于她的神奇和自然,而在于她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昆仑神话,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青海已深深埋藏在我的心里。”来自上海的仲富兰教授对记者说。

  8月中旬,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仲富兰应邀参加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旅游局、青海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几天的时间里,仲教授去了青海湖、塔尔寺、贵德县、金银滩草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用深情的眼睛对这片富有诗意和神话的地方观察好长时间。“青海不仅要将眼光盯在昆仑山上,而且应该发展水利旅游,充分挖掘青海文化旅游资源。”在青海湖边仲教授说道。

  8月19日,仲富兰教授望着巍峨的昆仑山说,青海省依托昆仑神话与文化,做些实际的旅游文化的应用,对于提高青海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之举。

  据资料显示,昆仑神话像昆仑山一样,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百年来众多神话学者对此做了不倦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态势下,随着考古资料的越来越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考古成就来解读和阐释昆仑神话与青海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采访了解到,仲富兰教授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研究方向,所以他对青海的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尤为关注。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近年来,他从中国历史入手研究昆仑神话,并撰写了一些有深度和价值的文章,在行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本次论坛上,他以独到且富有开创性的见解对青海民族文化创意旅游发展做了分析,并且,他还对青海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赢得了广大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昆仑神话研究与当代文化路径选择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摆在昆仑神话研究面前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非功利性的昆仑神话研究,另一种则是联系实际的应用型研究。”仲富兰对当今社会下的青海旅游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近年来,仲富兰撰写了大量的论著和论文,并研究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他说,青海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走非功利的昆仑神话研究的这条路径很难,但是,越艰难就越要做! “我们都很期待青海能在文化创意旅游方面走出一条独特、新颖,富有青海特色的道路。”

  身为上海人的仲富兰,对青海赞不绝口,今年是他第五次来到青海。早在80年代,他作为一名知青而来到青海,为青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青海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被神话赋予灵魂,站在这里,可以忘记一切,没有污染,没有负担,心都跟着轻松了。”仲富兰说。

  走在青海湖边上,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怡人的气候、藏族同胞的热情,仲富兰教授满脸的喜悦。他对记者说,“青海不仅要将眼光盯在昆仑山上,而且应该发展水利旅游资源,把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起来思考,智力挖掘,情境思考,持续发展,将青海的文化产业发挥到极致。”

  对昆仑神话很有研究的仲富兰教授建议说,昆仑神话在青海有崇高的地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昆仑山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的延伸、向民族地区的拓展,以期形成实现文化传承,提升价值,促进和谐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双赢的产业链条。

  【学者简介】仲富兰,男,汉族,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为上海市社联委员、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著有《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现代民俗流变》、《民俗与文化杂谈》、《上海史迹与风土》、《图说中国近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文化寻根》、《中国通风俗礼仪》、《中国神秘文化百科知识》、《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水清土润──江南民俗》、《越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风物考》、《民俗传播学》、《民俗与信仰》等36部著作,另有大量论著和论文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见解独到,颇具开创性。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2-09-03 16:42:52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让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迈向国际化
下一条: ·2013中国·青海格尔木“山宗水源—昆仑文化活动周”新闻发布会在西宁举行
   相关链接
·“国际视野下的高原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成功举办·[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米海萍]昆仑神话的书写特征·“2013'中国昆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召开
·让昆仑文化在格尔木腾飞——访赵宗福·将文化旅游变成一次心灵的洗礼
·让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迈向国际化·昆仑神话:远古的精神象征与文明记忆
·让昆仑文化成为青海的新名片·“昆仑神话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举行
·“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圆满落幕·多重视野交织下的《格萨尔》研究
·相聚一堂,共论“格萨尔与世界史诗”·“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开幕
·[吉狄马加]神话,永远闪烁着远古文明的诗性光辉·神话:东西方文明求同存异化解冲突的沟通之“桥”
·朝戈金:给文化根脉“施肥”·施爱东:置身青海 感受昆仑文化的魅力
·麦克道维尔:在青海打开昆仑神话这扇窗·刘魁立:是江河之源更是昆仑文化之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