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2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2年会专区

[苏日娜 王烜 彭春梅]北京市蒙古族日常饮食现状研究
  作者:苏日娜 王烜 彭春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21 | 点击数:5623
 

 

中国民俗学会2012年年会
 
北京市蒙古族日常饮食现状研究
苏日娜 王烜 彭春梅
(中央民族大学)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死存亡,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物质文化,还是连接着精神安慰和习俗依赖的无形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性格最具代表性的载体。蒙古族饮食文化具有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根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相应而生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芳]浅谈民俗文物文化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条: ·[苏长鸿]“文本”之外:文学、历史与文化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
·[李丽丹]喀左“狼外婆”故事诗学探微·[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
·[阿都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蒙古族“风马”渊源之探·[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