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2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2年会专区

[王素珍]汉代民俗学研究
——概念的提出及研究的再思考
  作者:王素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7-21 | 点击数:5042
 

 

中国民俗学会2012年年会
 
汉代民俗学研究
——概念的提出及研究的再思考
王素珍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汉代,我国学者不仅关注风俗民情,并将“风俗”作为政治、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汉代形成的丰富的风俗观对当世及其后的社会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汉代民俗学”概念的提出及汉代民俗学研究的开展具有学科史上的意义和价值。自汉代开始,中国民俗学的学术传统基本定型,特别是民俗学“经世致用”、“政治伦理”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传统日渐清晰。这一学术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现代中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汉代民俗学;古代民俗学;民俗学史;分期断代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新锋]奉献与乡愁
下一条: ·[王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保护工作的思考
   相关链接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李闪闪]重新发现黄石
·[叶涛]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包汉毅 桂书杰]德国民俗学史上的“礼俗互动”
·[意]朱泽佩·科基雅拉:《欧洲民俗学史》·[赵振坤]韩国民俗学对“民”与“俗”的研究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丹·本-阿默思]民俗研究的历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董晓萍]民俗学高等教育的变化、对策和阶段性实践
·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吴真]钟敬文在日本的文学活动与民俗研修
·[王文宝]钟敬文在中国民俗学创建、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王文宝]我国民俗学运动中的女民俗学者
·[王文宝]北京大学与中国民俗学运动80年·[王文宝]被冷落的民俗学恢复生机
·[刘修瑛]中国民俗学史研究和中国海洋民俗实地调查·[施爱东]学科史的边界与材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