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岳永逸]大春节观与年味浓淡的色素分析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16 | 点击数:10835
 


  摘要:中国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是尊重他人、实现自我、全民参与、社会和谐,是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通过仪礼。同时,它又是一种外在形式因应时代、地域、人群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文化。要使物质充盈、需求多元、流动频繁、生活节奏快的当代人的春节有着浓郁的年味,就需要树立自信、开放的大春节观,在激活传统春节核心价值、重视并改善空巢农村现状的前提下,政府增强服务意识,具有公德心、责任感、爱国心的社会各界和公民积极参与,从而最终实现旁观型春节向参与型春节的转型。

  关键词:大春节 参与型春节 年味 服务型政府 空巢农村


  一、引言

  近些年来,有鉴于优秀文化遗产快速消逝的事实,风起云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定等实践操作常常显示出偏狭的民族主义和工具理性左右的功利主义倾向。虽然如此,作为标志性事件,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仍意味着举国上下文化自觉意识整体性的确立。在此背景下,天经地义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年味淡了的春节自然有着非凡的价值与意义。

  2010年1月8日,中央文史馆、国务院参事室举办了首届“春节文化论坛”,会后出版了论文集。[①]2011年6月16日,为下半年的第二届春节文化论坛做准备,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参加者以能“直通”中央并为之建言献策从而具有话语权的参事、馆员以及各省参事室、文史馆的干部为主体。这系列高层次、高规格、高级别会议的召开本身就说明中央已经将过好春节、年味浓淡提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也是政府服务于民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这些都是值得称贺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警惕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精英主义两种倾向。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名,忽视文化的流动性与感染性,故意树立文化疆界、壁垒,以至于出现带有革命色彩的“保卫春节”口号的提出与宣讲。文化精英主义又混融着文化虚无主义,不但不认可民众拥有文化及其当下生活的文化性,还无视民众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自己视为“园丁”,将民众视为“瓜果蔬菜”[②],不顾民众的感受,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与话语霸权,主观地将自己视为“文化”的东西强加于民,高高在上地指导老百姓如何过年。要避免这两种倾向,当下的中国,尤其是各类精英,就需要树立自信的、开放的、兼容并蓄的“大春节”观。

  基于近些年来的调查,尤其是在全程参与中央文史馆、国务院参事室2011年“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组在山东、广东和山西三省考察的基础上[③],本文从政府作为、社会参与、传统春节核心价值的激活与空巢农村的现状等方面对年味浓淡进行分析,并倡导显示文化自信、开放的“大春节观”的树立和“参与型春节”的打造。

  二、服务于民:春节中政府的作为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融为一体。然而,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却与西方迥然有别。鸦片战争以来,在以西方为准绳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国最终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原有的衍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组织基本萎缩。与旨在监控、管理,“我说了才算”的全能型政府不同,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于民、甘心为仆为基本理念和行动指南的。尽管服务型政府在中国才处于提倡阶段,但服务于民的理念的逐步推行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效,这在过好春节这个问题也有着相应的体现。

  “好客山东贺年会”2011年在山东是第二届,它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山东省旅游局在2009年春节时盘活旅游市场的创意。即,为了拉动内需,快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在少了外客的情况下,山东省旅游局首先提出了欢迎在外地的山东人回家过大年的创意。虽然是以驱动旅游经济为本意,但由此衍生的主动服务于民的意识也确实使2009年春节返乡的山东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与春节氛围。

  随着经济的回暖,也是在充分总结2009年春节活动的经验教训并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春节,还是省旅游局牵头,办起了首届以都市、景区、酒店为核心地带,有着浓郁嘉年华色彩的“好客山东贺年会”.首届贺年会充分发掘齐鲁大地的民俗文化,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三大节点的时长,系统推出了贺年礼、贺年宴、贺年乐、贺年游四大产品体系。2011年春节,既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第二届“好客山东贺年会”由政府部门行为转变为省政府的行为。提前两个月,省政府就下发红头文件,召开电视动员会议,敦促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厅、交通运输厅等14个部门和山东省17个市政府共同办好贺年会,在全省同步进行部署、筹备、实施和督察。这样,因为全能型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不但使得齐鲁大地节日期间张贴满了贺年会标识的城市景观赏心悦目,也使得人们真正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乐。

  与山东的热闹、红火不同,近几年来,在中央倡导“过好我们的节日”的基本方针和长官问责制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多数地方政府停留在慰问、维稳、安全等基础性也是形式化且不担当任何风险的工作层面。政府出面组织、引导,实实在在对春节氛围的营造、对群众积极参与的春节活动的规划设计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事实上,只要地方政府服务意识增强,有所组织,提供平台,那么在当地,尤其是城市,就会有着相对浓郁的春节氛围,并能有效地推动地方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双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吕绍宗]春节中的节庆“笑文化”
下一条: ·[金荣华]年节的省思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