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辛世彪]法国人萨维纳和他笔下的海南岛
  作者:辛世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16 | 点击数:15269
 


  1928年,他在52岁时首次穿越当时连汉族人都感到陌生的黎族聚居区,
凭着坚韧和勤奋,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有关当时海南岛地理人文的珍贵记录──

《海南岛志》封面

1920年代的海南岛地图

黎族人的房屋

  1925年,在法属东京地区(今越南北部)调查与传教的法国神父萨维纳应国民政府之邀来到海南岛当翻译,并受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之托,调查海南岛的民族和语言。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海南各地,调查了海南话、临高话和黎语,并编辑了3部词典:《海南话-法语》、《临高语-法语》和《黎语-法语》。

  1928年10月,萨维纳在与时任广东省南区善后公署参谋长黄强一起考察了五指山一带的黎区后,撰写了《海南岛志》。这部长篇论文于当年12月提交给河内地理学会,并于次年作为《河内地理学会丛书》第17册正式出版。此书内容分3部分:海南岛概况,以日志形式记述穿越黎族山区的行程以及黎语-法语对照词汇表,并附有12张照片和一幅萨维纳手绘的海南岛地图。

  与萨维纳的其他著作相比,此书篇幅不长,但文笔精炼,内容丰富。关于各地风土、街景、植被的记述,让人印象深刻,如同亲历。对一些事件的记录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十分珍贵,比如书中提到岛上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活动的情况以及当时教堂、寺庙的情况,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书后的黎语词汇表共记录298条词汇(据对比属于侾方言抱显土语),采用越南语中的拉丁字母系统拼写和标注,不仅标注了声母和韵母,也标注了声调,这在传教士的海南岛语言研究著作中绝无仅有,因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此书比德国人史图博于1937年出版的《海南岛黎族志》还要早,更显此书价值。

  估算出上世纪20年代海南岛的人口与民族

  由于条件所限,关于海南岛的人口情况,当时的政府官员并不十分清楚,好多数据都是凭想象估计出来的,缺乏调查依据。就连1926年新成立的海口市的人口,当时的市长都不清楚,而萨维纳却在官方调查数据出来之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体合理的人口数字。比如他估计当时海口(含郊区,不包括府城)约有6万人。关于全岛人口,他说:“在全岛各个方向都跑遍以后,我相信把人口估计为200万或者顶多250万,也就是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0人,不会有大错。”这与某些人估计的六七百万的数字相差甚远。

  萨维纳对于当时讲不同语言的民族的人口估计为:讲海南话的人(他叫福佬人)150万;讲临高话的人(他叫村人)40万;黎族人20万;苗族人(他叫僈人)5000至6000;讲南岛语言的回辉人(他叫马来人)400户;客家人与讲军话的人数目不详,但人口不多。讲儋州话的人他没有提及,可能是把他们归入黎族了。

  据陈铭枢等人于1930年完成的《海南岛志》记载,1928年广东省南区善后公署清查海南岛人口为219万(黎苗侾杞除外),海口市人口为45454人,又说“黎境占全岛半数,丁口不下30万”.萨维纳给出的数字可以与此互相参证。


继续浏览:1 | 2 | 3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06-15 07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高丙中]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一种范式的六种尝试
下一条: ·[张勃]北京地方志与民俗研究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刘然]信仰、生计与王朝教化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