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论坛”第一届双年度会议在巴黎召开
  作者:朱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1442
 


  【中国民俗学网讯】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States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第四届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法国世界文化之家(La 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和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ICH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教科文组织II类中心,日本)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论坛第一届双年度会议: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The First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Forum of ICH-Research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ESCO's Intangible Heritage Convention)于2012年6月3日在位于巴黎的世界文化之家举行,会期一天。

  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处的负责人塞西尔·迪韦勒(Cecile Duvelle)女士,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院的河野俊行(Toshiyuki Kono)教授和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席谢里夫·卡兹纳达尔(Cherif Khaznadar)教授分别致辞。随后会议围绕“《公约》的实施”这一主题分以下三个单元进行:(1)专题发言:《公约》非遗名录和名册的列入标准阐释[1];(2)专题发言:在《公约》框架下保护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参与;(3)开放论坛:怎样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优先领域。

  除了来自法国、荷兰、土耳其、摩洛哥、爱沙尼亚、比利时、巴西、塞内加尔、日本、南非和意大利的应邀发言者外,还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并参与了有关话题的深入讨论。前往巴黎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四届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列席了本次会议,并就非遗保护工作与学术研究的问题设计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换了意见。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家组成员也列席了会议,并在会下与相关学者进行了交流。 

  据悉,在2011年11月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届会议期间,相关专家联袂发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论坛”的倡议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学者的支持,当时大家就论坛的组织方式和话题选择进行了初步磋商。在该论坛的网站上,就其缘起做出了如下说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和其《操作指南》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参与《公约》的实施中来。而事实上,从南到北,从西方到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许多研究者已参与过《公约》框架下的各种会议。不过,就带动研究人员,或就在这些会议期间或其前后有系统地讨论相关的研究课题而言,这些难得的机会至今还没有被加以充分利用,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领域及其保护的目标化研究是《公约》得以良性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一些专家发起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论坛”以及作为该论坛的第一次会议,其原则是在每两年一届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之前作为大会的一个侧端事件而举办。该论坛旨在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为专家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公约》截止目前的实施情况,以及就《公约》的进一步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提供一个学术平台。该论坛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会议并就相关讨论作出贡献[2]

  本届会议的议程、发言人与组织机构如下:

Date & Agenda


The First ICH-Researchers Forum –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ESCO's Intangible Heritage Convention
 June 3, 2012,
 La 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101, Boulevard Raspail, 75006 Paris
 
Introduction: 10:00 – 10:30
 Opening by Toshiyuki Kono, Professor,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Opening address by Cécile Duvelle, Chief of the ITH section, UNESCO
 Key Note Speech, Ten Years after – Pandora's Box, by Chérif Khaznadar, President, La 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France)
 
1st session : 10:30 – 13:00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inscription on the lists and the
 register of the Convention (chaired by Chérif Khaznadar)
 
Lourdes Arizpe, Knowledge for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creativity, President, Technical Committe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exico; the Chair of the Commission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 (Mexico)
 Rieks Smeets, The Committee and its Bodies, Consultant; Former chief of the ICH section of UNESCO (the Netherlands)
 Öcal Oğuz, L’inventaire national et le cinquième critère de deux listes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Professor, Gazi University (Turkey)
 Ahmed Skounti, Réflexions sur les critères d’inscription sur les deux listes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al, Anthropologist, 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de l’Archéologie et du Patrimoine (INSAP) (Morocco)
 
Discussions
 
Lunch break
 
2nd session: 15:00 – 17:00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safeguarding of their ICH under the Convention (chaired by Toshiyuki Kono)
 Wim van Zante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heir living culture as represented in audiovisual files”, Ethnomusicologist, University of Leiden (the Netherlands)
 Kristin Kuutma, Communities and the Contested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artu (Estonia)
 Marc Jacobs, Cultural brokerage, heritage communities and safeguarding programs, Director of the Flemish Interface Center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ofessor, Free University Brussels (Belgium)
 Antonio Arantes, Beyond tradition: customary views about the ownership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fessor, 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 (Brazil)
 Pape Massène Sène, Partager le PCI:le défi de la délocalisation, Professor, l’Institut Supérieur des Arts et des Cultures; Chercheur à l’IFAN, Laboratoire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africaines, Université Cheikh Anta Diop de Dakar (Senegal)
 
Discussions
 
17:00 – 18:30
 Open Forum: How to identify priority areas for research? (chaired by Harriet Deacon)
 Misako Ohnuki, Documentation as a Tool for Safeguarding Community’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puty Direct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IRCI) (Japan)
 Harriet Deacon, Tracking current research relevan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Hon.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Chiara Bortolotto, Identifying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Marie Curie Fellow,
 Laboratoire d’Anthropologie des Mondes Contemporains,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Belgium/ Italy)
 
Discussions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我们不能忘记回家的路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咨询机构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