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屯堡村落的傩戏生态
  作者:朱文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5 | 点击数:11458
 

  傩戏权力

  69岁的毛从德是毛昌堡的神头。他的傩戏班子有14个人。几个月前,村民选举他做村支书,他没干,一个人躲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看牛了。现在已经上任的他蹲在一个被夯实的土堆上抽旱烟,对记者说,“当时,我怎么算,做支书怎么不划算,每个月补贴20元,一年240元,招待乡镇领导,不要说所剩无几了,还得往里面贴钱。”镇长提拔了另一个支书,但很快发现,这个年轻的支书在村子里说话不管用。政府要“一电一户”安装电表,安装后电费可以从100元降到80元,但安装费怎么动员也收不上来,只好托人请毛从德“出山”,由他去办,结果没怎么做工作,就都办妥了。“这么多年,大家对我就是信任”,毛从德有点沾沾自喜。

  帅从剑认为,在屯堡村寨,族长和寨老是历史形成的村寨权力,而随着傩戏在村寨作用的突出,资深辈老的神头实际上承袭了族长和寨老的权力,“傩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村寨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平衡力量”。

  顾之渊的威望同样让他连续三次被选上九溪村的村长和村支书。去年顾辞去了他在村里的行政职务,担任一个民间组织“屯堡文化筹备委员会”的主任,顾之渊对记者说,“做官是用权力来搞发展,我希望能以个人的威望、能力和智慧来为村里谋福利。”九溪村村民对顾之渊的信任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顾之渊在村外交识广泛,这让他的小堡地戏队几次被邀请到北京、台湾地区甚至法国表演。许多人意识到,这是屯堡和他们的生活可能被改变的机会。

  这一年里,安顺的傩戏悄然有了一些变化:原定于春节和米花神节才跳的傩戏,场次变得更为频繁。据说,一个神头在跳神的仪式前给祖先磕了个头说,“老祖宗,我们要得改革了,只要有人来,有人看,我们就可以跳。”出国表演的傩戏队回来后,把土布戏服换成了亮绸色的灯笼裤,据说是为了“更有舞台效果”。

  顾之渊今年破天荒的第一件事是把大堡、小堡和后街的傩戏队统一管理。争议消失的原因是“顾之渊从市政府给九溪村争取到了筹办傩戏队的经费,可以由三个戏班统一支配。”■

  傩面:被动的商业化

  算起来,顾之渊到周三才那里一次性定做的80个面具,是解放后安顺地戏面具的第一笔买卖。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周三才的客户都是周边像顾之渊这样的傩戏队。但接下去,周三才越来越觉得生意不好做——顾之渊的那批面具一用用了18年,直到前年,九溪小堡的傩戏面具才重新在他那里上了道色,“只给了200块加工费”。周三才开始明白,傩面是一种耐用品,靠傩戏队肯定养活不了自己,要赚钱——要慢慢地把雕琢变成生产,进而商业化。而“品质和利润之间,又是一个选择”

  1月10日,安顺周官屯农民周三才踏上火车,北上新疆,去考察当地的木雕花工艺品市场。周三才今年53岁,除了务农,他还会雕刻,雕得最好的是“脸子”。在周官屯,像周三才这样专业做傩戏面具的现在有十来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外地接各种木雕活。周三才离开安顺前,记者见到他时,他仍坐在堂屋门槛前,一凿一凿地雕刻傩面。空荡荡的房间,只有纸箱里还存着几个傩面,周三才说:“现在剩的这几个不算好。前几天,安顺刚来人买走了一批。”

  周三才的脸子有单色的,也有彩色的,几十个品种,大的同人脸,小的如火柴盒。周三才说,单色的是傩面,彩色的是地戏面具,傩面没名字,地戏面具有名字。不同名字的地戏面具,样子也不同。说着,他找出一本傩戏面具图册给记者看。周三才还用上好木料做“精品”地戏面具,如头冠装饰了18条龙的李世明。精品不上彩,刻一个需要3天,卖一两百块钱。

  买不到合适的木料,周三才好几个月没做精品了,只将就手边的细檫子木,刻一些火柴盒般大的小面具。看见父亲敲敲打打,周三才没上学的小儿子好奇地守在旁边。15岁时,周三才从父亲那儿学做脸子,是周家第五代传人。

  若有人请,周三才也做装饰雕刻的活儿。“圆明园的柱子就是我们雕的。”他告诉记者。1992年,周三才和村里两个工匠应邀到北京为圆明园雕刻图腾柱。当他们看到东北的巨大木料时,吓了一跳,害怕做不完工作,急忙又叫村里几十个人上京,一块儿完成。

  在贵阳传统的傩戏产业链上,周官屯作为傩面的供应者,而消费,则在屯堡的大小几十个村寨中完成。“消费力实在有限,一个戏队几十年才换一套面具。”周三才意识到他的“脸子”急需大批量的买家。

  生产和手工制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周三才仍然很困惑。他说,“原来我挑傩面的木料特别考究,一定选取白杨木最直的一段,稍有弯曲或变型的木头都不用,因为原料直接决定了成品质地。现在,村子里很多傩面匠为提高生产效率,根本不对木头选择,并且还省掉了对木料进行强化处理的工序。这种傩面放上三四年就会开裂,带到北方寿命更短。”“按照我原来的工序,做一个面具要一到两周时间,但现在傩面价格下滑得厉害,一个‘张飞’的脸子,以前批发价30多块钱,现在只能卖十七八块。还按原来的做法,我就根本无利可图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04-01-15 13:3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蓝印花布孤单的手艺
下一条: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相关链接
·[杨雨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褚心宇]传统戏剧的现代困境
·[罗宇博]湖南临武(油湾)傩戏“元宵祈福”音乐文化功能研究·[邹晨欣]疫情危机下屯堡金氏家族秋祭仪式考察
·[龙圣]地方历史脉络中的屯堡叙事及其演变·[肖志鹏]非遗保护与社区治理:天龙屯堡的个案研究
·[刘梦舒]武安傩戏的象征意蕴分析·[张原]礼仪与民俗:从屯堡人的礼俗活动看日常生活的神圣化
·[杨雨点]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刘宸]从屯堡文化看相对劣势条件下的文化安全维护
·加强傩戏传承和保护·[欧阳光 倪彩霞]从“中国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权第一案”说起
·南方傩戏面具引人入胜 密语只能靠代代相传(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吉昌契约文书汇编》
·尊重是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前提·[吴秋林]仪式与傩戏的神性空间
·撮泰吉面具·贵州岑巩特色“傩”文化
·[梅联华]赣傩面具赏析·贵池乡村傩戏:首届《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获奖作品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