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石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作者:石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09 | 点击数:12227
 

 

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式样,其中建筑文化尤富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作一个分类,并试探其形成原因。
 
一、建筑类型
 
(一)从实用功能分
1、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起源最早的建筑之一。其功能在于居住、避风雨、却虫兽。各民族都经历了从穴居、巢居等简单的居住方式到较复杂的居住方式。傣族古歌《关门歌》中就有反映穴居生活的篇章:“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林中有虎豹/孩子们,快进去/老人们,快进去/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 搬来干树枝/拉来绿树叶/拾来大石头/堆在洞门口/挡风又防冷/野兽进不来/我们才安全”。据人类学的研究,许多民族曾用“风篱”作为原始住宅。它结构简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枝、树皮、茅草等材料。在我国,许多民族中也有“风篱”。如云南的苦聪人,在清代还过着“以叶构棚,无定居”的生活;摩梭人中,有一种用土块围筑的风篱,即用土块垒成一面墙,辅以木架,上覆树叶等物,中设火塘。比原始的风篱更进一步的居住形式是古老的帐蓬。因其容易建造和移动,几乎成了一切游牧、狩猎民族的文化特征。如东北地区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撮罗子”(又称“歇人柱”)就是一种圆锥形的帐蓬。它一般用上端有叉的木杆搭成一个三角支架作为基架,然后再加上二、三十根辅助杆,木架上面用桦树皮覆盖,下部围以布或兽皮,上面留通风、出烟口,朝日出方向开一门。蒙古族的“蒙古包”是在“撮罗子”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农业社会的出现,人们开始定居生活,于是土木、砖石逐步用于房屋建筑。总体说来,少数民族居住样式大体有三种:①帐蓬型;②干栏型;③上栋下宇型。
2、宗教建筑 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少数民族的宗教一般都是原始宗教,宗教建筑便是其宗教意识的一种物化形态。由于宗教内容、类别的不同,宗教建筑也不尽相同。
万物有灵的观念使这些民族对周围的山、水、树、石等自然物进行崇拜。宗教对象的泛化以及宗教内容的粗浅,往往使这些宗教建筑还处于低级阶段。如景颇族的社庙,一般位于村寨外边,是一座四周无壁的草棚,旁竖杀牛的鬼桩和奉献牺牲的竹架,社庙柱上挂着猪、牛头骨等物。这是一种极为简陋的宗教建筑。但也有个别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时代的原因,其宗教建筑的水平也较高。如满族过去信奉“萨满教”,清代满族曾修过一些与萨满教有关的建筑,如祭天的“堂子”,是清代皇族祭天的专门建筑。整个建筑分为南北两座相对的神殿。祭神殿方形南向,圜殿圆形北向。圜殿南院庭正中有皇帝致祭时立竿用的石座。除了皇族的专门宗教建筑外,满族普通人家院子东南角往往也有祭天还愿的“索罗杆子”。
少数民族宗教建筑比较典型的是那些比较高级、成熟的宗教的建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宗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在内地的一些清真寺,如回族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受到汉族建筑风格影响较大,而新疆等地的清真寺阿拉伯风格和地方色彩较浓,如采用尖拱、穹隆顶、平顶、土材等。根据清真寺的规模,又分为行人清真寺、居住清真寺和主麻清真寺。一些宗教主、显贵和阿拉伯传教士的陵墓也是伊斯兰教民族崇拜的对象,称为“麻扎”。西藏、青海、内蒙等地的藏族、蒙古族等一些民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建筑也较为丰富,有宫殿、寺院、喇嘛塔等。布达拉宫是集政治、宗教一体的宗教建筑。寺院在西藏、青海等地尤为普遍。西藏的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都是规模较大的寺院。喇嘛塔也较为常见,北京北海琼岛上的白塔就是一座著名的喇嘛塔。我国南方还有一些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云南的傣族过去几乎是全民信仰佛教,佛寺、佛塔几乎遍布村村寨寨,但是其建筑风格与藏传佛教建筑大异其趣,这主要同地方差异、宗教流派差异等原因有关。
从功能上分,大致可分为以上两类。但由于少数民族过去受经济、文化的限制,常常一座建筑有多种功能。如藏族社会过去是政、教合一,宗教建筑往往也是政治建筑,布达拉宫就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建筑,傣族的佛寺常常又起到初级学校的作用。侗族鼓楼融娱乐、政治、军事的功能于一体,风雨桥还在交通的意义上突出了避雨、休憩、娱乐、社交等等功能。
1、楼 一般指体量较高、两层以上的建筑。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行的干栏式建筑一般都纳入楼式建筑。傣族的高脚竹楼,德昂族的矮脚竹楼,独龙族的矮脚井干式木楼,傈僳族的千脚落地房,黎族的船形屋,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吊脚楼,皆是干栏式建筑及其变形。这些建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桩柱底架高出地面,很可能是从原始的巢居演变而来的。
碉楼、碉房是羌族、藏族等民族的楼式建筑。碉房一般是居住建筑,以石砌成,多二层至三层。碉楼也以石砌成,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状,一般高六、七丈,高者可达十余丈,多为瞭敌、防御之用,平时也可作贮藏处。
鼓楼是侗族的传统建筑,木质结构,以木榫、木栓穿合,四边、六边、八边形较为常见,兼有塔、阁的特征。
2、房 是与楼相对而言的建筑样式,多为地面一层建筑。白族、纳西族、彝族等民族的房屋都较为精美。白族建筑在平面布置上形式多样,有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方式。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多用土墙平顶,朴素自然。我国东北的满族曾居住一种称为“口袋房”的民居,房屋纵向分布,房门开在东面的山墙之上,形似口袋。
3、帐蓬 属于移动式的简易建筑,易拆易建,便于搬迁。蒙古族的蒙古包就是一种圆顶帐蓬。藏族毡房有方形、圆形等形式,帐蓬顶部也富于变化。
4、塔 多是宗教意义的建筑。藏族、蒙古族的喇嘛塔就多是用来埋葬佛骨、作为高僧的陵墓的建筑。其形状据说起源于和尚打坐的姿势或说是象征和尚使用的一种叫“军持”的盛水器。傣族地区的佛塔大多为单塔,体量比喇嘛塔纤细挺拔,少量群塔装修精美,如西双版纳的曼飞龙塔、德宏地区的姐勒群塔等。
5、桥 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常见,为白族的木桥、侗族的风雨桥、羌族的索桥、独龙族的藤蔑桥等。
(三)从建筑材料分
1、石材建筑 如羌、藏等族的碉房、碉楼,布依族的石板房,高山族的船形石屋等。
2、竹材建筑 如南方一些民族的竹楼等。
3、木材建筑 如云南普米族、纳西族的井干式木楞房,彝族的木房等。
4、土材建筑 哈尼族的土掌房多夯土为墙,铺土为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普通民房也多以土为主要建材。
5、草材建筑 草多用在屋顶,并成为建筑中的特色用材。朝鲜族民居多用稻草覆盖屋顶。
6、竹叶建筑 拉祜族有一种“竹叶房”,屋顶用竹叶、芭蕉叶等编铺而成。
7、毛毡建筑 蒙古族、藏族的帐蓬多以毛毡覆盖围护而成。
8、树皮、兽皮建筑 鄂伦春、鄂温克的帐蓬常以树干支成锥体,夏日围树皮,冬日围兽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曲]彝族的传统天时习俗
下一条: ·[郑晓云]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