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王学典]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作者:王学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1 | 点击数:17367
 


《古史辨自序》手稿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
王学典主撰 中华书局2011年1月

顾颉刚(1893-1980)

《顾颉刚全集》 中华书局

1924年9月与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委会同人合影。左起:徐炳昶、沈兼士、马衡、胡适、顾颉刚、朱希祖、陈垣。

 

   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顾颉刚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大师。‘古史辨’派将与‘乾嘉学派’一样,作为古典学史上一个特殊段落的标识,永远载入中国学术史中。

  对于人文学界来说,20世纪不但以“疑古”发端,还以“走出疑古”来宣告自己的结束,去今最为遥远的上古史竟纠缠了中国学术界整整一个世纪。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派,实际上已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不可绕过的巨大存在。

  “疑古”实际上仅是顾颉刚学术的一个侧面,严格说来,顾学是一座结构宏富、深邃莫测的庞大宫殿,中国现代史学、历史地理、民俗学、现代经学、古籍整理等等都是这座宫殿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在这些领域的开拓与创辟之功,使顾颉刚成为中国古典学术的终结者和现代学术的先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1-11 01:30:3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泳超]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
下一条: ·[马昌仪]程憬及其中国神话研究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李佳益]民俗学史中的性别维度
·[何世华]做好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中国民俗学自主知识体系打牢坚实基础(结合长春市实际)·[何城禁]文本建构与学理反思:藏彝走廊南部地区多民族“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学术史观照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7-8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