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廖宇婷]融合性·庇护性·想象性:《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
  作者:廖宇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4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融合性·庇护性·想象性:《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
廖宇婷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卷帙浩繁的《格萨尔》能够屹立千年、流传至今,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在传唱过程中借鉴、吸纳与运用了宗教思想和民族神话,进而借助信仰的力量增强了自身的神圣性、崇高性,并凝聚了人民的民族认同情感。民族认同是支撑《格萨尔》源远流长的重要动力,也是赋予《格萨尔》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而宗教中所包含的诸多禁忌区别了《格萨尔》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确保了《格萨尔》信仰的纯洁性和唯一性,而重复举行的纪念性仪式又维护了《格萨尔》信仰的延续性和持久性。缘于此,文章从三个层面阐释了《格萨尔》民族信仰的三重属性,即早期以佛教与苯教元素在史诗中的融合来探究《格萨尔》信仰得以持久延续的缘由;从民族蕴含的排他性出发探赜《格萨尔》信仰的根基所在;从民族的想象性功能伊始分析《格萨尔》神话崇拜谱系的建立和经典地位的巩固。试图实现《格萨尔》研究从浮于表面的文本分析与简单阐释到对“缘何如此”“寻本探源”等根本性问题的追问与解答。
关键词:《格萨尔》;民族信仰;文化融合;精神救赎;民族认同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梁韵彦]阿孃权摄父师尊:论广州祠堂壁画《伏女传经图》的现代性
下一条: ·[林安宁]口头传统楔入型受众的接受养成机制论
   相关链接
·[陈曦]从灾异叙事到共同体象征:滇中阿拉乡祭虫神话的生成与功能研究·[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文旅融合成首都高质量发展亮丽风景
·[魏甜甜]从“蔚县剪纸”到“京彩剪纸”·[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的集体记忆及其现代性阐释·[丹珍草]《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李连荣]百年“格萨尔学”的发展历程·史诗《格萨尔》藏译汉项目正在进行,预计2018年底完成
·[钟进文]藏族《格萨尔》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流传与变迁·[王治国]《格萨尔》史诗文本传承的互文性解读
·电影《英雄格萨尔》拍摄工作启动·[王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论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