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丧服传承
—— 青海汉族“穿”在身上的亲属关系
李生智
(日本国学院大学)
摘 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省是多民族聚集地。居住在省会西宁市周边的农村的汉族村落仍传承着以往的丧葬礼仪。本文聚焦青海汉族葬礼中的服饰—丧服(当地称为“孝服”),通过对其样式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样式在布料及穿着时长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阐释孝服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
葬礼中的孝服可分为两种:一是长辈、亲戚和村民穿着的简易孝服;二是逝者妻子、直系晚辈子孙及宗族成员穿着的“重孝”。然而,“重孝”并非只有一种款式。会根据葬礼参加者的性别,与逝者的在宗族内部的辈分高低等条件进一步细分出不同样式。从孝服实际的穿着规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地汉族的社会秩序建立在两大原则之上:一是辈分长幼,二是社会关系的亲疏。
“后人”的又无是逝者获得“祖先”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后人”不仅继承逝者财产,更承担着死后祭祀的核心职责。在孝服的传承体系中,“后人”需在丧礼中穿着最为复杂的丧服。若儿子作为“后人”缺位时,则由孙子代行其职;若无孙子,则按顺位由“亲侄子(胞兄弟之子)”承担相应角色。因此,葬礼中亲侄子的孝服样式被与逝者直系的孙辈属于同级。
通过孝服穿着实践可解读出三重象征意义:其一,葬礼上穿着校服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其二,身穿孝服则是表达对葬礼仪式正当性的认同;其三,穿着丧服是为显示自己与死灵同处同一空间,象征着会与灵体有所接触。其中哀悼之意是孝服最基础的象征。同时,穿着孝服既是对逝者身份与其“正当死亡”的认同,也象征着对葬礼程序的合规性的认可。此外,在需要接触逝者灵魂或进入祖先灵魂所在空间的仪式中时,参与者必须身着孝服,并在脱离/结束仪式后脱下。孝服在此象征着生者与灵体正处于接触状态。
关键词:青海汉族;丧葬习俗;五服制度;丧服;孝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