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论主体间性视域下文化聚落的吉祥文化生成机制
胡燕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研究通过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揭示文化聚落中“以凶、恶、邪、悲促吉”的吉祥文化表征生成路径。研究发现,负面元素的吉祥化本质是文化聚落成员在面对生存困境时,通过共同建构“负面元素的正向意义”来实现集体精神慰藉的动态过程。具体呈现为四种转化机制:其一,“以凶促吉”通过恐惧的集体驯服,构建安全共识;其二,“以恶促吉”依托禁忌实践的边界,强化形成秩序共识;其三,“以邪促吉”借由异质元素的转化,协商达成包容共识;其四,“以悲促吉”经由创伤的情感升华,建立共情共识。这些转化均遵循“共同困境—意义协商—行动共识—吉祥固化”的循环逻辑,具有三大共性特征:以生存焦虑为互动起点、以实用主义为转化原则、以情感联结为强化手段。研究表明吉祥文化的深层生命力不仅在于对美好生活的象征性表达,更体现为文化聚落成员通过主体间互动将负面现实转化为集体精神资源的能力。研究为理解民俗文化的适应性演变提供了新的理论切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尊重主体性阐释”的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主体间性;文化聚落;吉祥文化;生成机制;负面元素转化;意义协商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