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现代表达:中华“春节符号”专家媒体高端对话
——与著名专家对话中华传统文化之“春节符号”
  作者:朱万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4625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名誉主席、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致辞

  中新网9月2日电 (朱万明) 由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民族梦•中国梦——中华‘春节符号’专家媒体高端对话”,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来自海内外嘉宾近300人,媒体专家汇聚一堂,共话中华传统文化,畅谈中华“春节符号”。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名誉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致辞中强调: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高度,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凝聚情感、引领思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春节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代表,应当放在首要位置。

  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在致辞中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作为能集中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节日,梳理和整理好,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非凡。当初决定把“春节符号”作为一项工作来开展时,就是应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的要求。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他们而言,春节是最大的寄托。”

  组委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在致辞中说,春节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了中国人的情感寄托和追求,更反映了全球华人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春节符号”的征集活动,就是借用春节全民参与的特性,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国家祥和的积极氛围,树立以中国现代文化为特征、承载民族梦想的新民俗,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共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对话环节,分为媒体与民俗文化专家对话、媒体与设计专家对话、媒体与社会各界代表对话三个部分。

  从现场获悉,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媒体,以及纽约在线(美国)、七天传媒(加拿大)、欧洲新桥网(德国)、北美宏星卫视等海外华文媒体,共计50余家。媒体记者与来自海内外的民俗学者、两岸四地的设计专家以及来自解放军、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相关企业和社区的代表,就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意义、春节的重要地位及节庆习俗的流变、“春节符号”设计理念、“春节符号”与百姓日常生活等问题进行了积极交流和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该项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在首轮对话中表示: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弘扬春节文化,不仅仅对于华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人类的和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饱含激情地说:节日,对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来说,是提升美好道德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是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积淀、存续和发扬,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春节,是我们生活中最大最美好的最有意趣的文化空间,应该有一个集中体现和表征它丰富内涵的符号。

  会场上,在央视长啸的主持下,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著名人文科学学者教授李汉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国家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陶立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等知名专家,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创意设计知名人士,如林磐聳、冯文伟、韩秉华等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七天传媒》(加拿大)副总编杨志宏对此项活动的价值意义谈出了深刻感悟,对征集活动的宣传推广给予中肯建议,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愿景。

  另悉,朗郎、腾格尔已率先成为“春节符号”形象大使,组委会还将继续评选。

  从组委会得知,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于2014年1月19日启动,2014年12月31日截止,将在2015年1月1-31日进行评选,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15年2月份的颁奖晚会上公布。可以通过网站关注详情,网址:www.chunjiefuhao.com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09-02 11:40: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蒙学术交流迈上新台阶
下一条: ·数字化“翻译”:以现代技术唤醒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兴宇 李有明]传统节日的新媒体传播与地方性知识再生产
·[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闫睿欣]作为视觉符号的簪花围:拍照体验中的民俗主义与意义再建构
·[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徐伊雯]水陆画艺术解构新诠·[邢怀焱]文化符号视域下探究民俗活动的生成与延伸
·[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王添]网络民俗的灵韵重构·[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
·[王邓军 王琪]图像学理论下徽州汪满田鱼灯艺术探析·[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