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 要: 作为概念和学科“对象”的民,并非直接对应于现实中的任何人群 (所谓的“民间”,而是现代学者的概念“发明”与所指重组的结果:民不仅是下层社会的各种角色,更是理想的新人或新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 民的隐秘渴望是成为公民。近年来,高丙中提出从民到公民的转换,恰好以理论命题的形式道出了中国民俗学或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内在目的:即通过让民成为公民而成为自由人。从民到公民的结构转换,将给中国民俗学带来全新的观念变化和研究格局,也为民俗学者参与并推动中国社会的公民化进程提供良好的契机 。 
  关键词:民;公民;民俗学;转换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