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谢保成]神话传说与历史意识
——三谈中国史学起源
  作者:谢保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18 | 点击数:24116
 
 
在这有水、有草木可食的地方,有一种“伏行人走”之兽——狌狌。“狌狌”即猩猩,不乏于古籍。同书的《海内南经》有“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淮南子·汜论训》有“猩猩知往而不知来”,《礼记·曲礼上》亦有“猩猩能言,不离走兽”的记载。从这些关于猩猩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已经涉及到“类人猿”的问题。《山海经》开篇如此,终篇又如何呢?
卷18《海内经》结尾部分,叙帝俊之后的番禺“始为舟”、吉光“始以木为车”,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
 
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卷终的一段文字是: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以人面兽身的猩猩为起始,以禹治水成功为卷终,不正是让我们经历了从猿到人、由野蛮逐渐进入文明的漫长岁月吗?粗略浏览山海以后,再回过头来考察其中的某些具体细节。
  整部《山海经》中,凡有人面、鸟兽身的“怪物”之处,都是与其他各种奇形怪状的“怪物”混杂一起的,表现的正是人类初始阶段,尚未从兽类完全分离出来的实际。《海外西经》有1处“诸夭(沃)之野”:“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在诸子的著述中,也不乏如此的记述。《庄子·马蹄》有“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列子·黄帝》有“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尸子·君治》篇有“禹长颈鸟啄,面貌甚恶矣”。《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
这些人面“怪物”,可姑且称之为“原始人”,他们的基本生活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山海经》中有着许多具体的描述。
饮食方面,基本上是“山居则食鸟兽,近水则食鱼鳖螺哈”。《海外南经》讙头国,“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前面说到的“诸沃之野”民食鸟卵,西王母也以鸟为食。《大荒南经》盈民之国“有人方食木叶”,不死之国“甘木是食”,而重阴之山“有人食兽”。《大荒东经》多见以黍为食者,如蔫国、司幽之国、白民之国、黑齿之国、玄股之国“食黍”或“黍食”。《大荒南经》、《大荒北经》所见“黍食”、“食黍”者不下10余处,《大荒南经》中的小人焦侥之国更是以“嘉榖是食”。至于《海外东经》的黑齿国,则是“食稻啖蛇”。
衣着方面,“禽兽之皮足衣也”。《海外西经》丈夫国“其为人衣冠带剑”,郭璞注:“衣木皮”。《海外东经》玄股之国“其为人衣鱼”,郭璞注:“以鱼皮为衣也”。《中山经》经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海外北经》欧丝之野,“一女子跪据树欧丝”。这正是桑蚕之作的记录。
居住方面,冬则穴居,夏则巢处。《南山经》尧光之山的“滑裹”,“穴居而冬蜇”。因为普遍以鱼类充饥,所以大都由高地迁居水边,“缘水而居”,如《海外西经》女祭女戚“居两水间”。
关于用火,《西山经》西经之首末段,“羭山神也,祠之用烛”,“烛者百草之未灰”,即以火照明。郝懿行笺疏,“此盖古人用烛之始”。⑥《海内南绎》有“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的枭阳国“人”。《神异经·西荒经》这样描述其生活形态:“袒身捕虾蟹,……暮依其火以灸虾蟹。”此即以火熟食。
前述不断被神话的人物——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表明人、兽尚未完全分离;“穴处”,是指居住洞穴;有“三青鸟”为其“取食”,则其所食不过虫、鸟而已。如此一个人、兽尚未完全分离的人,被尊为“西王母”,显然是野蛮时代“西方”某“部族”的一位年长的主事者。
《山海经》之外,其他记述更不系统,诸子大都是在论证某一观点或叙述某一事情时引用上古传说的。如《淮南子·坠形训》为了“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规远近之路”,“使人通回周备,不可动以物,不可惊以怪”,一开头就引录了《山海经·海外南经》的文字:
 
坠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下一条: ·[叶蓓]浅析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相关链接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吕慧敏 彭尔爱]中西合璧、古今辉映·[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刘婷]试论清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的演绎逻辑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