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向振]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
——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一种路径
  作者:李向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0 | 点击数:6836
 
 
  本文在梳理了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历程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当前民俗研究中出现的“泛语境化”现象。从现代民俗学学术历程来看,“语境”的引入无疑是学科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重要转变。然而,经过数年的学术实践,不少民俗研究者在学术表达中出现了“泛语境化”现象或“语境主义”现象,将语境视为研究成果的装饰品。鉴于此,本文提出日常生活整体研究,提倡“通过民俗”的研究理念,将民俗作为切入点去关切日常生活的意义。民众借由民俗事象或民俗事件将日常生活的意义表达出来,其主要表达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表达,一类是口头叙事表达。无论是身体表达还是口头叙事表达,都需要研究者在参与观察的基础上,倾听民众的叙述,因为其行动和表达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些叙事之中。鉴于此,研究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整体研究时,有必要将叙事学作为一种研究策略。
 
  在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现代之学的民俗学必须养成学术反思思维,从“眼光向下”转向“眼光平视”,从关注奇风异俗或深含浪漫主义倾向的寻找“遗失的美好”转向当下生活,正如周星在最近一篇论文中指出的那样,“民俗学是当代学,但它并非只研究当代社会里的温存的那些‘传统’。民俗主义现象全面渗透到当代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因此,现代民俗学在关注日常生活时,也应破除其潜在的面向“过去”的学术倾向,而转向对现代生活文化进行关注,并在具体研究中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范式和知识体系。从民俗事象或事件的关注转向对村落生活整体研究,正是这样一种探索。它既是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扩展,又是其贴近现实社会的路径。关注村落生活,把村落中的人、行动、文化传统、惯习等视为整体进行“深描”,并以此为基础理解村落运行逻辑和村落生活的意义,为民俗学研究村落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视角。
 
  (注释参见原文,本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7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高健]从开天辟地到“解放”来了
下一条: ·[廖元新]非遗语境下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实践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