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萧放 张勃]中国民俗学会与国家文化建设
——以传统节日的复兴重建为例
  作者:萧放 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0325
 

  [6] 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萧放《中秋节的历史流传、变化及当代意义》。

  [7] 该专题前有主持人语,接着有刘魁立《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灵魂》、萧放《节日传统与社会和谐》、张勃《干预:当下语境中国家对传统节日的应有态度》、刘晓峰《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时空》与周星《谈谈当代中国节庆体系的整合与重构》等论文。刊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8] 本文沿袭费孝通先生利用“文化自觉”的概念反思中国现代历程和知识分子的作用的研究思路,再借助“社会再生产”的概念,正视传统节日民俗复兴的现实,正面看待节日习俗所代表的民间生活传统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的认同文化的价值。。

  [9] 本文认为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文章以春节为例,分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价值。春节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内化民族的心结,我们享受春节,就是集中体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我们应积极开掘春节的文化资源价值,对这一特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10] 本文认为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

  [11]本文认为春节礼俗表现了中华民族强调“责任”、“和谐”的传统价值观。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建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发掘并宣扬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相信,未来适应于中国社会的新的价值观一定是综合了当代科技理性与中华传统价值观后的产物。中华传统价值观会对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民俗学可以在价值重建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参见《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2] 刘魁立主编《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13] 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第65页。

  [14] 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节日文化论文集》,第2页,学苑出版社,2006年1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出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届常会
下一条: ·China Folklore Society appointed as member of the Evaluation Body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