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干预:当下语境中国家对传统节日的应有态度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1-25 | 点击数:10594
 
官方对传统节日的干预,意味着应该借鉴历史经验,鼓励各级官员在传统节日里到百性中去,和老百姓一起参加节俗活动,与民同乐,与民同庆,以实际行动支持传统节日的复兴。
官方对传统节日的干预,还意味着必须对传统节日进行有意识的重构。传统节日自其产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重构之中,其中既有普通俗民的自发调整(这种自发调整是民俗事象开放性的表现,也是其得以长期传承的重要原因),也有官方或精英人物出于种种目的对节俗的自觉改造。后者即是笔者所说的 “有意识的重构”。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节日能否在现代生存下来,最根本的还在于节日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一方面,经过近百年的反复打击,一些节日原有的节俗所剩无几,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只有创造出丰富的节俗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参与;另一方面,许多传统的节俗活动是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已很难为现代人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对传统节日的有意识重构应该以传统节日的节期为依托,一方面重拾那些已经不为展演但仍存留在民众记忆中的固有节俗活动并加以改造;一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节俗活动,以适应现代人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需求。官方对传统节日的有意识重构可以委托知识精英具体操作,实际上,知识精英对传统节日的有意识重构业已经开始,官方则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节日传统与社会和谐
下一条: ·[刘晓峰]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时空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