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庄吉发]《尼山萨满传》与满族民间文学
  作者:庄吉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7 | 点击数:13665
 
萨满信仰本身既然是属于多神崇拜,这就决定它并不排他而能接受外来宗教的特点。佛教、道教盛行于北方草原社会后,萨满信仰不但不排斥佛教、道教,甚至在萨满自己的神坛上还为佛教及道教留下一席神位。《尼山萨满传》一开始就运用了道教中一个典型的神仙客人的故事形式,当员外巴勒杜·巴彦的爱子色尔古岱·费扬古身故后,举家哀痛之际,在家门口突然来了一位罗锅腰快要死的弯着腰走路的老爷爷,受到员外巴勒杜·巴彦的礼遇。这位陌生老爷爷指点员外巴勒杜·巴彦去请萨满来医病,可以起死回生。说完话后,跚跚走出大门外边,坐上五彩云霞升空而去了。员外巴勒杜·巴彦知道是神仙来指点,就朝空中拜谢,于是有员外三请尼山萨满的故事。
在早期萨满信仰故事中,萨满所请的神祇,主要是为了消灾除病,保佑族人平安,多获猎物,多捕鱼类,人和神之间的关系,较为直接、现实、平等。虽然也有一些说教意味的萨满神谕,然而不过是一些神话,或祖先故事,用古朴形象的表现,以达到教育目的。至于神祇高高在上,支配世人的构思,是社会分化的结果。直接用萨满信仰以外的佛道观念进行说教醒世,则是更晚的事情。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既否定了灵魂,又否定了肉体。但当大乘佛教向前发展时,即大肆宣扬奖善惩恶,编造了极其复杂的天堂地狱系统,其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哲学上的争论。萨满信仰的天穹观念,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萨满信仰天穹观的多层意识发展到三界观念,就是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影响演化而成的。佛教、道教传入北方草原社会后,萨满信仰也杂揉了轮回、酆都城、十殿阎罗等观念。那种认为下界为恶魔所居,亡魂在地狱忍受煎熬,历经苦难的观念,显然是受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萨满过阴进入下界所见地狱景象及阎王殿中牛头马面无常恶鬼等角色,与原始的萨满信仰,已经相去甚远,北亚草原族群的亡魂所到的下界,也不再是像人间猎场、渔场那样美好的另一个奇异世界,这种转变反映了佛教、道教等思想观念在北方草原社会的普及化。
《尼山萨满传》一书叙述尼山萨满离开死国阎罗殿,在返回阳间途中顺路叩见子孙娘娘,只见楼阁照耀五彩瑞气,抬头一看,在亭式殿的中央,坐着一位子孙娘娘,头发雪白,眼弯、口大、脸长、下颏高突,牙齿微红,两旁站着十几个妇女。尼山萨满在地上三跪九叩,表明顺路向子孙娘娘问好的诚意。子孙娘娘告诉尼山萨满,这里一切,是由她所定,见了行善为恶的一切刑罚,让世上的人晓得。起初立了萨满、儒者、奴仆、老爷爷,高贵体面、行恶作乱,贫富、盗贼、乞丐、善恶等,都是这里决定打发去的。尼山萨满漫游冥府时,看见在一个大池子里支起金银桥,在上面行走的都是行善有福的人;在铜铁桥上行走的都是行恶的人,鬼用叉、枪扎落后,为蛇蟒所螯。在桥头上有恶犬吃喝恶人的血肉。在桥的旁边高高地坐了一位菩萨神,手上拿了佛经,念着给人听。在劝世文里说:“若行恶时,在死国被唱到罪刑;若行善时,既不被唱到刑罚,且第一等之人居佛主;第二等之人到宫中去出生;第三等人做国家驸马、太师、官员等;第四等人做将军、大臣;第五等人为富贵人;第六等人生为乞丐、平民;第七等人生为驴骡马牛;第八等人生为鸟兽;第九等人转生为鳖、鱼;第十等人转生为曲蟺、昆虫、蚂蚁等。”佛教中的菩萨,在冥府里拿着佛经,高声念给亡魂听,在地界也有善神,有行善的好人。但是社会等级分化明显,最高的是佛主,其次是人间的君臣统治阶层,等级分明。尼山萨满看完了冥府各种刑罚后,回到楼阁,叩见子孙娘娘。子孙娘娘告诉尼山萨满说,回到世间后晓谕大家,随即叩别还阳。
佛教的信条中有所谓十善和十恶之说,善恶分明,主张因果报应,今生积善,来生转为上等人。佛教把身业杀盗、邪淫、口业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嫉妒、瞋恚、骄慢、邪见作为十恶。十善也是佛教的戒律,亦称十诫,以不犯杀生等十个信条为十善,与十恶相对而言。尼山萨满漫游地府时所见刑罚及众生转生等因果报应,与佛教的戒律,相当接近。菩萨念诵佛经劝化亡魂,子孙娘娘也要尼山萨满回到人间后,把她在阴间所见所闻告诉世人,由于尼山萨满故事的广泛流传,使佛教、道教的教义思想,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里更为普及。
《尼山萨满传》手稿本是满族萨满信仰中流传后世的重要文学作品,由于这部作品是使用满文书写的,文体优美,语言流畅,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承志撰《锡伯族〈萨满神歌〉之结构简析》一文已指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语言是典型的演唱性诗歌语言,它作为诗体文学,在锡伯族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出《萨满神歌》最初的出现是用于演唱或吟诵的,具有一定曲调和韵律(6)。 《尼山萨满传》是以文字形态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故事,有描写故事情节的叙事文体裁,有吟唱祷词神谕的诗歌体裁,是属于满族典型的演唱性诗体文学,有吟唱祷词神谕的诗歌体裁,是属于满族典型的演唱性诗体文学,有曲调,也有韵律,在满族的民间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尼山萨满传》固然反映了东北亚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特色,但同时也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神话与中原汉族神话互相影响、互相杂揉的情形,有其重叠性、复杂性、多样性的文化同化现象。萨满脱魂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常常改变它的内涵。原始萨满信仰中亡魂所到的地方,与东北亚或北亚草原社会的生态环境很相似,在下界生活,并非地狱,而是越深处越温暖,深处也有阳光,并无下界为恶的观念,亡魂所到的那个地方,是和人间相类似的另一个世界,这种观念的产生,似与北亚或东北亚的先民长期穴居生活有关。萨满信仰的天穹观念,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佛教、道教普及于东北亚或北亚草原社会后,萨满信仰也杂揉轮回、酆都城、十殿阎罗等观念。亡魂所到的下界冥府,是黑雾弥漫的酆都城,亡魂还要接受严厉的审判和种种酷刑的惩罚,萨满过阴后漫游的地府景象,与原始萨满信仰的天穹观念,已经相去甚远,草原族群的亡魂所到的下界,已不再是充满阳光,可以驰骋的另一个像人间猎场那样美好的奇异世界,亡魂的生前与死后,已具有浓厚因果报应的色彩,善恶分明。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与中原汉族文化大规模接触以后,萨满信仰积极吸收了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佛、道思想,把它们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使萨满信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神秘性。由于佛、道思想的渗透,使萨满信仰的内容及本质,产生了极大的变迁。
富育光著《萨满教与神话》一书指出《音姜珊蛮》又称《尼山萨满》,是满族著名史诗,原在黑龙江流域的满族中广为流传。音姜萨满即尼山萨满跳神过阴,从阎王处用神力将员外爱子的魂魄带回阳世,救活了爱子,并使其长寿。整个故事歌颂了尼山萨满仗义助人和她高超的神技,故事内容洋溢着浓厚的萨满救世观念和神话,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珍视。18世纪,俄人在瑷珲搜集到一种手稿本,带回俄国,翻译成俄文,而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目前,在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均有尼山萨满的流讲异文。达斡尔即达呼尔族民间传讲的《尼桑萨满》,锡伯族民间传讲的《尼山萨满》,赫哲族民间流传的《一新萨满》,鄂温克即索伦族中流传的《尼桑萨满》等等,其内容基本一致,可见都是由满族民间史诗《尼山萨满》流传过去的,足见其影响,既深且广(7)。季永海、赵志忠撰《萨满教与满族民间文学》一文也指出满族民间文学与满族早期所信仰的“萨满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许多满族神话、传说、故事、民歌等等,就是通过“萨满教”才得以保存下来的(8)。其中《尼山萨满传》满文手稿对研究满语的发展, 固然提供了珍贵的语文资料,对探讨满族民间文学的创作,同样也提供了最具体的重要文献。
 
注释:
(1)宋和平译注《满族萨满神歌译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10月),前言,页1。
(2)(3)贺灵撰《锡伯族〈萨满歌〉与满族〈尼山萨满〉》,《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页265。
(4)(5)庄吉发著《萨满信仰的历史考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页243。
(6)承志撰《锡伯族〈萨满神歌〉之结构简析》,《满语研究》,1996年,第2期(哈尔滨,黑龙江满语研究所,1996年12),页95。
(7)富育光著《萨满教与神话》(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页286。
(8)季永海,赵志忠撰《萨满教与满族民间文学》,《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年 8月),页300。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01期,第3~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色音]变迁中的蒙古族萨满教
下一条: ·[刘厚生]满族萨满教神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