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彭兆荣]“以生为业”:日常的神圣工作
  作者:彭兆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7 | 点击数:5190
 

  今天,当人们谈到“社会”的时候,已趋向于将其当作一个“实体性虚指”:所谓“实体”,指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单位,宛如一个“集装箱”(container),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所谓“虚指”,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表述的“替代品”,它被用得越泛,意义也就越无边际。它也可以成为用来表达一种政治制度,比如在“社会”之后加上“主义”。而当这两个字倒装时,“会社”便成为一个带有明确日本化“行业团体”的词语。在我国,“业缘”是一个值得更加深入讨论的问题。众所周知,“五缘”一直是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华侨)研究的重要专题,指血缘(以血缘的直系亲属为计算线索)、亲缘(以亲戚关系为计算范围)、地缘(以同一地方和乡党为关系网)、神缘(以共同的神祇、神灵为崇拜和祭祀圈)、业缘(以同一行业为共同利益和商业发展的所建立的团体)。五缘时常是一个相互支撑和补充的关系体,“行业”在其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值得探讨的是,有些“业缘”在以农为本的乡土社会和严格的封建等级社会中并不十分宜于生长,而在商业活动频繁、海外交流频繁、远离中央集权、渴望进行华人认同的环境下尤其容易生成和生长。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内部的规矩,即通常所说的“行规”,有的甚至非常严格,它不是现代国家体制中的“法律”的意义,却并不妨碍其在现代国家的生存;另一方面,当其中的一些行业不能适应现代生存的时候,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就行会内部的保障性制度而言,由于“行业”与“职业”、“专业”被置于一畴,因此,“职业道德—行业规章—专业技能”也被同一范畴规定、遵循和执行。一方面,继承行业内部形成的共同体资源;另一方面,使传统的业缘和行会的发展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

结语

  总体上说,“行业”是一个领域涉及面宽的总称,内容包罗万象;“行会”因此成为各种事业的专门性组织,主要采取民间自治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曾经实施设立“经济特区”和起用“民营企业”的两大试验;其中一个秘诀正是重启、重视和重用民间力量(特别是闽粤两省籍的海外力量,包括人力、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而行会无疑是这些力量集结的一种有力组织形式。

  当我们再一次检讨日本的“会社”之时,相关的启示便很清晰;当类似于WTO这样的贸易组织越来越盛行的时候,那些日趋细致化的行会就越要发展;这就是所谓“小而大”的力量!而当我们重新检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忽然发现,其大者、要者多存在民间“活态”,都是生业传承的产物。而“以生为业”这一日常而神圣的行业却时常为人们所忽视。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4年04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徐新建]“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
下一条: ·[孙明璐]舌尖上的象征:当代影视饮食文化与民俗主义
   相关链接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UNESCO ‖ 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申报/推荐将于12月评审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写在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郭永平]乡村振兴背景下晋陕豫民俗组织与治理共同体建设·[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