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罗永麟:不懂民间文学成不了大作家
  作者:罗永麟 郑土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6 | 点击数:9565
 

  谈观点

  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国开展,您怎么看?

  罗:就世界范围来说,像中国民间文学这么丰富、而且保存下来的,很少。阿拉伯国家像《一千零一夜》这些,有很多东西都已经遗失掉了,像波斯(伊朗)有很多东西都已经遗失掉了,现在能够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就是中国的东西。比如中国二十四史中就有很多民间文学的东西,有一本《古谣谚》的书,它就把二十四史中的歌谣、谚语等东西基本上都集拢来了。中国的民间文学特别丰富,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展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工作,仅公开出版的省市卷就达90余卷,总字数在1亿以上,还有难以计数的内部出版的县卷本(少数地方编辑了乡镇、街道卷本),被称为“文化长城”工程,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我们现在对民间文学的对外宣传还不够,应该在这方面扩大宣传。

  郑:请您谈谈对民间文学改编再创作问题的看法。

  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有一个叫张弘的提出改旧编新,很多人都认为不符合民间文学的规律,违反民间文学原则,当时就加以批判,批判得很厉害。当时张弘跟我有接触,他问我的意见,我当时的观点是他的提法是对的,但具体的办法不清楚,原则上我同意。什么原因呢?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国《诗经》最早的原始东西我看是徒歌,是口头文学,然后才通过民间的下层文人把它搜集起来,成为《诗经》,然后文人才加工,现在的《诗经》,实际上就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成通俗文学,然后文人加工成为现在的经典著作。从《诗经》这个例子来看,改旧编新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是反对不了的。当时有人认为张弘的提法违反民间文学规律,我认为是偏见,真正的民间文学必然会发展成为通俗文学,事实上就是改旧编新。所以现在很多故事,比如四大故事中的梁祝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事实上原始的东西跟现在的东西差得很远,是逐渐改旧编新的。改旧编新这个规律,将来应该提倡,不应该批判。当时批判改旧编新的这些人,我认为是教条,是学苏联的教条,苏联当时就认为口头的东西必须绝对忠实,不能改编。原始的故事保存原样一字不改,但是作为文学作品来说,必须经过改编,不改编就不会成为文学作品。

  郑:现在有很多民间故事都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了,最近我看到牛郎织女也已经改编为电视剧了。

  罗:像四大故事,假如不经过改编,原始故事太简单了,没有什么趣味,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四大故事,事实上都是经过改编了的,像孟姜女故事经过了几千年的改编,白蛇传也几百年了,梁祝故事上千年,经过了很多下层文人、上层文人的加工改编;而且不仅仅是文人,民间艺人也参与了改编。如梁祝戏剧,在民间戏剧中就很流行。所以中国的民间文学单纯从文学角度看还不全面,要从民间艺术、民间戏曲、民间文化结合起来看,才可以看出它的发展,看出它实际上是不断改旧编新的。

  郑:最近对民间故事改编也有很多议论,有些故事改编后我们没有办法接受,比如说梁山伯祝英台成了武艺高强的武林高手,像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罗:中国的四大故事像《白蛇传》还没有像歌德这样的作品,这个当然是一个遗憾,这个就要靠中国文人的努力了。因为只有歌德这样的水平,才有可能将《浮士德》改编成经典著作,你没有这个水平,就没有办法改编。但是《白蛇传》这个故事的原始故事是非常丰富的,我记得有一年美国著名戏剧家梅勒到上海,看了《白蛇传》之后,他说中国的《白蛇传》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那就说明四大故事本身就已经成为了很了不起的东西了,就是还没有达到经典的水平,就是还没有像歌德这样的大文学家来加以改编,这一步还没有走到。但是从现有的角度来看,四大故事已经是了不起的作品了。现在拿歌德的《浮士德》来衡量四大故事,我觉得是不实际的。从中国四大故事在老百姓中间流传的情况来看,是很成功的。当然我们要提高,要赶上《浮士德》,还需要文人的加工。所以对于民间文学作品本身不要贬低,民间文学如四大故事的成果,现在已经了不得了。

  郑:罗先生,您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建设方面有些什么建议?民间文学学科这么多年来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罗:现在我觉得民间文学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来之后,又重新重视了一些。但是实际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北京有《民间文学论坛》《民间文学》,上海有《民间文艺季刊》《中国民间文化》(由前者改名而来,同一刊物——著者),还有别的地方也有一些(刊物),主要是靠北京和上海。当时掀起了一个研究高潮。过后,引进了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思想,对于传统的东西,基本上是否定的,不仅是民间文学,其它东西都不大重视。这个风气一来,把五四以后、解放以后研究民间文学的传统抛弃了,没有好好继承下来。现在的研究工作,就是赶时髦,哪个问题比较时髦一点,大家都集中到那个方面,真正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著作,别人认为水平不高,就是这个原因。很多研究民俗的文章著作,就是抄中国的古书,自己的见解很少。借鉴日本、借鉴欧美的人类学、民俗学,这点不可否认,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把拿来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很艰难,我的看法还没有过去。要研究中国的民间文学,必须要把外国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结合起来,加以比较研究,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方向。我觉得民间文学研究应该提出一个新的方向,就是要提倡研究中国的民俗学、中国的民间文学,不是日本的,也不是苏联的那套老的东西,应该是新的路子。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少数人的研究是不行的,必须要政府提倡,要办杂志,比如上海来说,应该办一个民俗或民间文学的杂志,像过去民研会办的《民间文艺季刊》《中国民间文化》这类的东西,北京也应该把《民间文学论坛》整顿好。另一方面,大学,高等学院,如上海的复旦、师大,应该把民间文学这个课程作为必修课,因为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学的根本,你把这个作为选修课是不对的。

  郑:还有您个人的治学经验,能不能说说,供年轻人学习。

  罗:像我来说,活了快一个世纪了,我看的东西恐怕比很多人都多,比如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特务横行等,这一百年来发生的事,你们都想象不到的,我都看到过,而且我经历过。比如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经过就不简单,经过文化大革命你就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所以我的意思,就我个人来说,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很有收获,就是熟悉了人类的历史,这百年中看的东西,就是一部活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我觉得一个人岁数活得越大,就越是随时要向社会、向人类的经验学习。

  还有就是我现在有个感觉,不知你们的感觉怎样?最近我接触到了一些年轻博士,我觉得他们有个缺点,知识面不够广,无论是谈到文学,谈到历史,谈到哲学,谈到文化,有很多问题他们都没有接触过,这样子一来,他们要提高就受到了限制。我感觉现在这个情况比较普遍,所以我希望基础教育大学本科应该加强,很多大学生写的文章实在不大高明。过去提倡大学上大学语文,我认为不必要,母语的阅读、写作应该在高中阶段就解决,在大学里再来开大学语文课是不科学的,耽搁了年轻人的时间,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在大学里应该读专业课了,不该再读基础课,大学语文是基础课。现在提倡学英文我不反对,但是母语首先要解决,然后才谈得上学外文。假如外文好而母语写不通顺,你就没有表达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基础方面还不够扎实。你们在大学里当教师要重视这方面。

  郑:罗先生,其它的您还想谈些什么吗?

  罗:还有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现在活动蛮多,也是蛮好的,就是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的结合方面好像还做的不够,所以我希望协会应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还有出版社,你像上海文艺出版社,原来有民间文学编辑室,应该继续发展,不要停下来。这就是我个人的希望。

  郑:罗先生,最后请教一个问题,您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有何看法?

  罗:我们中国的作家不太注重民间文学,这是个很大的损失。现在我们的作家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是国外的大作家,如托尔斯泰,他自己就写民间故事,高尔基更不用说,他用民间故事来写短篇小说,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是对民间故事的改写,跟民间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就搜集民歌,德国的著名诗人海涅跟民间文学就有很密切的关系,席勒、歌德的诗歌很多都是民歌体。我现在的看法,中国现在的文学,说得不客气一点,国外看不起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作品没有民族风格,现在的新小说看起来就像是外国人写的,假如他不写中国人的名字,说它是外国人写的,也没有什么区别,技巧方面完全是学外国。但是国外的文学,比如日本的文学,如川端康成他们的作品中民间的东西就很多,尤其是芥川龙之介,像《龙生门》等小说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所以我们中国文学界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民间文学重视不够。一个民族要把自己的文化向世界宣扬,要从实际上做。你比如中国的四大故事,确实很有价值,假如现在有一个作家把四大故事改写好,就等于歌德写《浮士德》、莎士比亚写戏剧一样。中国民间的东西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继承下来的都是文人的东西,所以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文人文学,甚至连通俗文学都重视不够。事实上,在老百姓中间影响大的,除了民间故事之外,还有就是通俗文学。如《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民间戏剧表演的几乎都是这几部书中的故事,水浒戏、西游戏、三国戏,所以你们在大学里教民间文学,就应该大大提倡,要说出它的价值。民间文学的价值,像《梁祝故事》,为什么这么感人?我那几篇文章你可以去查一下,就是文化因素。

(本文刊于《上海采风》2011年7月号)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魁立: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
下一条: ·仲富兰:珍惜上海民俗文化资源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胡南]回到人的立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