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代序)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4 | 点击数:14720
 

  中国民俗学的历史机遇

  关于社会的学问,应该落在社会的大众身上。一个值得尊重的社会,是其中的大众值得尊重的社会。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提供能够让这个社会因为它的人民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值得尊敬而获得热爱(对内)和尊重(对外)。看一看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文献中被估量的价值高度,就会清楚地感觉到,我们的整个学术是大有问题的。我说,当代的学术应该以营造尊重普通人、让普通人相互欣赏的知识条件为专业伦理的基准线。民俗学在中国学界是做得最不差的。但是,民俗学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民俗学从业者对民众身上的各种落后标签有最真切的体认,对民众的生活有最多的了解。近些年,民俗学同仁也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当,要以新的学术伦理在中国学界、思想界倡导新的学风,各自寻找体现“尊重普通人”的表述方式。无论什么样的文化研究(我指对“文化”本身的研究),除了对文化运用过程的不平等的批判主义研究,归根结底都要归于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欣赏。中国知识界的缺憾,是中国民俗学的机遇。

  一个学科在国家事务中的参与分量和在学科结构中的位置造就这个学科的机会结构。民俗学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机会结构之中。我们大致可以说到三种类型。其一是英美民俗学所代表的类型:当民俗学成为学术的时候,被界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中的民俗已经自然演化为边缘文化现象,学者群体研究它们主要是发思古之幽情。其二是德国与日本的民俗学所代表的类型:因为国家晚于英美的现代化进程,当民俗学发生的时候,生活中的本土传统虽然已经受到巨大冲击,但是还保留着相当大的比重;学人重视民俗,主要是为了保有它们在社会中继续传承,作为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文化。其三是中国民俗学所代表的类型:当民俗学从西方引入的时候,民俗学所指向的对象几乎就是正常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民俗学在内的全部社会科学都是要改造乃至劝说全民放弃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什么被民俗学界定为对象,什么就成为精英要人们放弃的对象。

  第一种类型是对遗留物的历史认识取向的研究,第二种类型是对生活传统的现实功利取向的研究,第三种是对生活方式进行价值和形式的拆解的政治取向的研究。前一种对获得普遍的知识更感兴趣,后两种对政治共同体多一些关怀。这种关怀在第二种类型的学术里是以肯定的情绪和建设的心态所主导的,在第三种类型的学术里是以对民俗与共同体的负面关系的认知所主导的。

  中国的民俗学追随一般的社会科学,在否定传统生活方式的历史潮流中兴起。在这种状态中,民俗被简单化了、琐碎化了、标签化了。任何一个能够舞文弄墨的人,要骂民俗,提笔就洋洋洒洒而来;政治人物说废除民俗,铺天盖地的口号就应声而起。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界不知道共同体有一个割舍不了的生活世界,不知道民俗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在一些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现代狂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民俗,或者说直接功利微不足道的民俗,其实是厚重的,是有很深的根基的,因为它关系着生活世界。

  民俗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设的历程中从来都不是边缘的文化现象,中国的民俗学在这个时期的社会科学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国家要通过否定民俗来建设新文化,需要民俗学参与界定否定的目标。四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国家现在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民俗的功利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民俗被整个社会当作积极的因素对待,被纳入政治议程(如传统节日得到法定的位置、妈祖信仰获得官方的肯定)、经济产业(如民俗旅游、节日经济)、文化生活(如地方文娱表演、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俗从几近于销声匿迹已经转变为处于时代生活的主流之中,尽管围绕具体的民俗活动存在着好与坏的评价争议。

  处于新状态的民俗对社会科学是一种新的挑战。贬低、消灭民俗的思想文化斗争进行了几十年,现在却发现各种乐见不乐见的民俗又根深叶茂地活在社会中。在当今的政治形势和思想氛围里,谁也不再有理论和道义的高度来贬低民众的生活,谁也不再有社会动员的能力来消灭民俗。那么,重新整理并协调思想、学术与民俗、民众生活的知识关系和政治关系,就成为这个时代的大课题,成为关系到立国的文化根基、群众根基的大课题,成为关系到共同体的可持续问题的大课题。民俗学自然要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民俗学在中国不只是研究边缘文化现象的,因此不应该被注定是边缘学科,甚至也无须像人类学一样靠着特训出来的本领从边缘现象进入主流社会和主流学术。

  同一个国际性的学科在不同国家的位置都是有差别的,这既是大的时事使然,所谓形势比人强;但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科学界的内部竞争的结果。这就是学科发展的机会结构在起作用。民俗学在中国兴起之时,民俗不是边缘文化现象,而民俗学未能成为主流学术,问题在于学者的矛盾心态和能够采用的理论工具的局限:他们在西学里学的是爱惜民俗,在现实政治中却要否定民俗,使自己左右为难,未能施展拳脚。但是现在的局面大不一样了。民俗学者的职业伦理所型塑的与被调查者的正面情感与这个时代应该有的善待平民百姓的政治气氛是一致的了。

  中国社会科学分工的再结构化工程一直在进行。民俗学在今日中国所处的机会结构,既不同于在英、美、德、日的情形,也不同于三十年以前的情形。因此,中国民俗学在关怀中国社会的主要现象、介入国家议事日程的主要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为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柏峰]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
下一条: ·[张广生]日常生活、权力与真相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