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斯琴掛的萨满神歌
  作者:吕萍   摄影/图:邱时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21 | 点击数:13310
 


落在肩部的布制神鸟

  神歌是萨满做各种仪式时所唱的歌。由于萨满教是一种多神的原始宗教,所请之神众多,每请一种神,就要唱一首不同的歌,所以萨满神歌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形式上看,萨满神歌长短不一,唱法不尽相同,有的神歌甚至可以即兴编唱。因此,萨满神歌并不统一,每一曲都有自己的特色。斯琴掛的神歌,一方面继承了达斡尔族神歌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大都是即兴演唱的,听起来很有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韵味,优美动听,从中可以领略到达斡尔人的语言文化特色以及民间艺术的魅力。据斯琴掛说,她所唱的神歌大都是从梦中得到的,也有一些是老一辈萨满传承给她的。

  赞美神服的歌

  对于一个萨满来说,歌是不断的。它是请神、送神、祈求、祝福时必须演唱的,也是沟通人与神之间信息的桥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萨满仪式,就能够听到萨满手鼓的节奏和慷慨激昂的歌声。而神服是萨满与众不同的标志,也是萨满法力的象征物,因此斯琴掛萨满在仪式之前穿神服、佩戴饰物时必唱神歌来赞美它,很有激情:  

  白色里绸增加我的力量,

  哈达颜色的纽扣陪伴着我,

  做我的伴侣,

  领叶代代伴随着我,

  我的偏大襟永远附在我身上,

  肩袖永远裹在我的双臂上,

  后身永远贴在我的背上,

  裙子把我的歌声传向远方。

  

  护心镜请给我托梦及教育我,

  消除四方来的灾难,

  保佑我平安!

  

  两张犴皮合起来制成的神衣,

  已经成佛的太爷爷赐给我的神服,

  代代传下来的神服,

  赐给我神力,

  这一代传到了我身上。

  右边的30个小铜镜永远保护我的身心,

  永远不犯错,

  处处保佑别人做好事。

  后边的大铜镜,

  永远护着我的后心不受侵犯。

  旁边的4个铜镜永远挡着四方邪恶者,

  保佑着我。

  24个飘带做着我的伴侣。

  震撼上代的60个铜铃传给我,

  把我的名声传扬四海,

  给我最高的教诲。

  紫红色的腰带增加我的力量。

  五色宝制成的披肩,

  这一代永远跟随着我,护佑着我。

  

  金铜制成的神奇九杈神帽,

  永远护佑着。

  神奇的靴子在艰难的地方永远给我力量,

  伴我克服困难,走向胜利。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2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贵州布依八音濒临失传
下一条: ·[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
   相关链接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敬文沙龙|色音:中国萨满信仰研究百年历程
·[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叶舒宪]创世鸟神话“激活”良渚神徽与帝鸿
·[曲枫]两种语境中的萨满概念分析与萨满概念重建·[高荷红]傅英仁讲述的神与神话
·[托马斯·道森等]阅读艺术,书写历史——南部非洲的社会变迁与岩画·[宋娟 尹丽娜]黑龙江省宁安市镶黄旗尼玛察(杨)氏鹰神祭的传承
·[乌丙安]萨满世界的“真神”——萨满·[于洋]“表”与“里”:当代萨满文化传承的多元生态
·[徐琦琦]宁古塔地区满族萨满祭祀变化初探·[施立学]长白山满族医药文化
·[色音]蒙古族萨满文化:变容与保护 ·田野║ “夺宝”与非遗实践: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田野调查手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