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盖瓦洒彝族村寨神秘的“哑神之舞”
  作者:列来拉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1 | 点击数:11324
 

 
  在中国西南的哀牢山麓深处,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有个叫盖瓦洒村的彝族村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保持浓郁的彝族传统民俗。外族外界人很少到这里来,因此,外人很少知道这种神秘的传统舞蹈。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的启动,这种流传了500多年的民间舞蹈,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了解它的基本情况。

活动仪式开始前,杀鸡拜神

  这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山村小寨,生活在这里的400多彝族同胞仍然从事着早出晚归的传统农业生产。哑巴会的准备工作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开始,这天村里居民每户派一人集中在一起研究讨论,推出一位大家公认德高望重的人做“会头”主持人,组织大家开始准备当年的哑巴会工作,村民们也忙着通知各家的亲朋好友和远嫁他乡的女儿,按照传统习惯,嫁出去的女儿这时要回娘家参加这一年一度的哑巴会,要不参加她们生出的孩子会成哑巴。因此,每年的二月初六会头们召开秘密会议,选定八位演“哑神”的8位年轻人,分派角色,初七秘密修整道具,并通知全村人停工一天和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这神秘的民间民俗仪式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说盖瓦洒村的这种民俗的来源与500多年前的一场灾难,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尊裸体的恶神,闹得村里鸡犬不宁,从此,妇女们生出的孩子都是哑巴,呆傻,不能正常交流,不愿穿衣服,经常裸着身体在村里跑来跑去。人们称这尊裸体恶神为“哑巴神”。后来,村民们想尽各种办法想除掉它,均未能成功。不得不把它当作神悉心供养起来,并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如期举行“裸体哑巴会。”

绘制完成后的哑巴神面具

  二月初八,盖瓦洒村人期盼一年的的哑神会又如期来到,传统的做法是清晨人们换上崭新的服饰,认真准备着活动所需的用具,寨主督促各路口户主上山砍 荆从,在太阳出来前堵死各个进寨的路口,并派专门人把守,不让外寨的人进来,凡想进寨的人先与主人对歌,赢者进寨,输者返回。午后,个家各户由户主用筛子端着八大碗采拜八方诸神,结束后,坐在各自家里的庭院撒上刚摘来散发在清香的青松毛上主客一起用餐。那些年轻人迫不及待地集结在一起,唱歌跳舞,嬉戏玩耍,等待晚上盛会的到来。黄昏时分,村民与来客都来到村中心的广场上。不久,大家推选出的头戴面具主持人来到广场,宣布哑巴会开始,并点燃广场中央的篝,扮演哑巴神的各角色就粉墨登场。

在大山深处跳起欢乐的舞蹈

  跳哑巴舞,扮演者一般为九人,其装饰打扮奇异滑稽,他们的人选由领头人秘密选定,过去参加这种舞蹈的人是全裸的,要在身上绘彩色纹理,保密性很强,戴上面具后,互不认识。入选者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其中一人为领头,两人扮孔雀,其他六人扮三对“哑神”夫妇,以亲昵的舞姿表示与其他的神灵不同,有两人的化装更是浓墨重彩,脸上戴着涂着古怪的面具,腰部双手双脚贴满羽毛,扮演神鸟。表演时这些哑巴神都头戴面具,在民乐声中起舞,男女之神以有无胡须,脸上是否涂有胭脂来区分。‘男神’上体赤膊,胸部画有红色的麒麟或老虎下着麻布短裤等装饰品。‘女神’上穿短布衣加围裙,裙前系一铁铃铛,脚穿绣花鞋,随‘男神’前后左右跳。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2008-04-02 16: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正月十五赏花灯 盘点2012龙年看灯好地儿
下一条: ·其乐融融说元宵
   相关链接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
·[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