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汪悦进]如何升仙?马王堆棺绘与帛画新解
  作者:汪悦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7 | 点击数:37887
 

  漆棺纹饰

  一号墓四层套棺 (图10), 由外棺向内棺的纹饰变化意味着象征空间的转换及死者精气变化的流程,与T形帛画由下向上的升仙过程大致同步。第二层黑地彩绘棺表现合气治气流形。向内第三层朱地绘棺表现抟精治气。最内层为羽化成仙。

  最外两层黑地漆棺,皆外黑内朱。第二层黑地棺头挡纹饰(图11)最有意味。墓主形象初次出现在底部,偻身遁入精气缭绕的冥界。墓主出场很快便为精气间踟蹰而行的鸾鸟所替代。一鸟曲颈向上,喙上呈一气泡。类似场景亦见于同棺足挡(图12)。显然是“呴吹”或“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其目的在于“出死入生”。鸟兽百姿常作为行气方法的科目: “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棺绘中以引颈之鸟演示“鸟伸”, 顺理成章。况且鸟近天,为阳。由此不难揣度头挡中部和上部分别出现的鸱枭的意义(图11)。鸱枭为夜间阳鸟。 上下分置,当以下为暮,上为晨,都是食气时辰,即所谓 “暮息” 与 “朝息”。足挡中部鹿角神物(鹿角象征阳)张弓射击的与其说是鸟不如说是射击 “鸟伸” 吹呴而出的夜间阴气或 “宿气”(图12)。回到头挡(图11):按位置论,上为天/阳,下为地/阴。顶端的鸱枭便代表凌晨。 “朝息之志,其出也务合于天”, 可让“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形有云光。以精为充,故能久长”。由此,头挡顶部鸱枭所引发的“朝息”之右,一阳兽引导一散发长袖人形(疑为渡过阴冥长夜的墓主形象)作弓步或舞步状(或为“鹯”步 )(图5)。正合古代《引书》: “春日,早起之后,…… 披发,游堂下,迎露之清,受天地之精。”显然,随着吐故纳新, “受天地之精”,墓主的身体状况以接近 “出死入生” 阶段了。

  棺盖板漆画将此变化过程推向高潮。鸟兽衔蛇是此处重复出现的母题(图13)。蛇为阴,鸟兽吞蛇便是“阴阳合气”的形象化。尤有意味的是,在众多吞蛇场景中突然出现一飞鸟衔鱼景象。是为阴阳合气导致 “复苏”: “……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死即复苏。”棺绘与《山海经》的描述的对应揭示出古代形象思维逻辑:阴间死者通过合阴阳(=蛇/鱼/水 + 鸟/天),便有死生之变(蛇变鱼), 得以复苏, 精气流形。

  第三层朱地漆棺进入抟精升仙阶段。“善治气抟精者,…… 精神泉溢,吸甘露以为积,饮瑶泉灵尊。” 瑶泉在昆仑境内。所以棺足档为玉璧(玉闭)抟精(图14),头挡为鹿(阳气)登昆仑 (图15)。朱地漆棺两侧一是双龙升仙(图16),与帛画顶相呼应(图9); 一是云气勾连纹 (图17),超绝寰尘,已不再有万物走兽的具象。两侧相呼应,示意死者精气已进入形解升仙的状态。

  进入最里一层的锦饰内棺,粘贴在棺盖板及四壁板上的是一层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图18)。贴毛锦有羽化意味;菱形勾连纹常与玉华仙界相连。示意散气经聚合抟精流形后在此进入 “玉色重光”永恒稳定的状态。

  马王堆棺绘帛画首要功能可能并不限于丧葬时向生人展示,更主要是为死者形象地规划出一个出死入生的步骤与过程。图像程序完成出死入生的过程,起到入葬后永久的仪式象征功用。这一过程究竟归集于引魂升天还是导魂入地?弄清了 “天”与“地”只不过是一聚气成精出死入生的生理状态的空间比附,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套棺的 “升天”序列是由外向内的演进,越往内越接近这虚拟的“天界”,尽管这一切阴阳变化都发生在地下。

  (作者系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教授)

  策划:东方早报文化新闻部

  统筹:顾村言

  采编:徐佳和、 朱洁树、韩少华、 陈子裳

  视觉:唐燕丽、 王姗姗、梁嫣佳

  封面用图:根据马王堆棺盖板漆画重复出现的鸟兽吞蛇形象而绘制的线描。

  汪悦进供图

  刊头字体设计:应永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1-12-19 02:08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施爱东]欧洲变色镜中的中国龙
下一条: ·[贾冬梅]汉代画像石记录齐鲁风俗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才晶]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吕树明]后土冥神与传统丧礼
·[袁帅]丧葬仪式专家话语权表现形式及特性·[孙愈]村落丧葬仪式的消费异化与优化治理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李济民]魂归何处
·[才晶]豫东地区睢阳区胡勋“做坟”习俗与村落内部人际关系·[崔开欣]晋南地区丧葬的研究
·[熊威] 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刘铁梁:丧葬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结了历史和亲情·[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