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棺纹饰
一号墓四层套棺 (图10), 由外棺向内棺的纹饰变化意味着象征空间的转换及死者精气变化的流程,与T形帛画由下向上的升仙过程大致同步。第二层黑地彩绘棺表现合气治气流形。向内第三层朱地绘棺表现抟精治气。最内层为羽化成仙。
最外两层黑地漆棺,皆外黑内朱。第二层黑地棺头挡纹饰(图11)最有意味。墓主形象初次出现在底部,偻身遁入精气缭绕的冥界。墓主出场很快便为精气间踟蹰而行的鸾鸟所替代。一鸟曲颈向上,喙上呈一气泡。类似场景亦见于同棺足挡(图12)。显然是“呴吹”或“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其目的在于“出死入生”。鸟兽百姿常作为行气方法的科目: “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棺绘中以引颈之鸟演示“鸟伸”, 顺理成章。况且鸟近天,为阳。由此不难揣度头挡中部和上部分别出现的鸱枭的意义(图11)。鸱枭为夜间阳鸟。 上下分置,当以下为暮,上为晨,都是食气时辰,即所谓 “暮息” 与 “朝息”。足挡中部鹿角神物(鹿角象征阳)张弓射击的与其说是鸟不如说是射击 “鸟伸” 吹呴而出的夜间阴气或 “宿气”(图12)。回到头挡(图11):按位置论,上为天/阳,下为地/阴。顶端的鸱枭便代表凌晨。 “朝息之志,其出也务合于天”, 可让“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形有云光。以精为充,故能久长”。由此,头挡顶部鸱枭所引发的“朝息”之右,一阳兽引导一散发长袖人形(疑为渡过阴冥长夜的墓主形象)作弓步或舞步状(或为“鹯”步 )(图5)。正合古代《引书》: “春日,早起之后,…… 披发,游堂下,迎露之清,受天地之精。”显然,随着吐故纳新, “受天地之精”,墓主的身体状况以接近 “出死入生” 阶段了。
棺盖板漆画将此变化过程推向高潮。鸟兽衔蛇是此处重复出现的母题(图13)。蛇为阴,鸟兽吞蛇便是“阴阳合气”的形象化。尤有意味的是,在众多吞蛇场景中突然出现一飞鸟衔鱼景象。是为阴阳合气导致 “复苏”: “……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死即复苏。”棺绘与《山海经》的描述的对应揭示出古代形象思维逻辑:阴间死者通过合阴阳(=蛇/鱼/水 + 鸟/天),便有死生之变(蛇变鱼), 得以复苏, 精气流形。
第三层朱地漆棺进入抟精升仙阶段。“善治气抟精者,…… 精神泉溢,吸甘露以为积,饮瑶泉灵尊。” 瑶泉在昆仑境内。所以棺足档为玉璧(玉闭)抟精(图14),头挡为鹿(阳气)登昆仑 (图15)。朱地漆棺两侧一是双龙升仙(图16),与帛画顶相呼应(图9); 一是云气勾连纹 (图17),超绝寰尘,已不再有万物走兽的具象。两侧相呼应,示意死者精气已进入形解升仙的状态。
进入最里一层的锦饰内棺,粘贴在棺盖板及四壁板上的是一层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图18)。贴毛锦有羽化意味;菱形勾连纹常与玉华仙界相连。示意散气经聚合抟精流形后在此进入 “玉色重光”永恒稳定的状态。
马王堆棺绘帛画首要功能可能并不限于丧葬时向生人展示,更主要是为死者形象地规划出一个出死入生的步骤与过程。图像程序完成出死入生的过程,起到入葬后永久的仪式象征功用。这一过程究竟归集于引魂升天还是导魂入地?弄清了 “天”与“地”只不过是一聚气成精出死入生的生理状态的空间比附,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套棺的 “升天”序列是由外向内的演进,越往内越接近这虚拟的“天界”,尽管这一切阴阳变化都发生在地下。
(作者系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教授)
策划:东方早报文化新闻部
统筹:顾村言
采编:徐佳和、 朱洁树、韩少华、 陈子裳
视觉:唐燕丽、 王姗姗、梁嫣佳
封面用图:根据马王堆棺盖板漆画重复出现的鸟兽吞蛇形象而绘制的线描。
汪悦进供图
刊头字体设计:应永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1-12-19 02:08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