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朱洁树]传承人:现在年画只能当旅游商品
  作者:朱洁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9 | 点击数:7030
 

  绵竹年画是首批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形式。
绵竹年画传承人刘竹梅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收藏绵竹年画的人,
从古到今,各个阶层都有,鲁迅先生也收藏过。现在主要是成了旅游产品了。老艺人画的已经不多了。”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也是首批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绵竹年画有李芳福、陈兴才二位国家级传承人和刘竹梅、胡光葵二位省级传承人。李、陈二位老人已经是耄耋之年,主要创作传统年画作品;而刘竹梅和胡光葵则致力于以传承为基础的创新。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刘竹梅说,“现在能卖的也就是旅游产品”。

  “民间艺人还有两个” 艺术评论:和其他地方的年画相比,绵竹年画有什么特点?

  刘竹梅:特点有很多方面。绵竹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有起稿,刻版,印版和彩绘,但它还是手绘为主。它的线版只起到轮廓的作用,最后的完成全靠手工彩绘。

  绵竹年画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叫“填水脚”,画颜色老艺人称之为“填颜色”,因为颜色基本上是传下来的,就往印出的版画里面填。我们都是一碗一碗兑好的颜色,画到除夕,最后的时候,用剩下来的纸,剩下来的颜色,很快速地画下来。现在看来,这些不受拘束的东西反而更有艺术性,有大写意的效果。

  艺术评论:年画艺人现在还有吗?

  刘竹梅:民间艺人还有两个,80岁的李芳福和92岁的陈兴才。李大爷画得最好的是门神“双扬鞭”和武将“立锤”。陈大爷还在年画村工作室上班,他爱画一种“水墨”门神,叫素门神,以前过年时家中有老人去世,忌贴明艳的色彩,只贴这种不带红的门神。

  他们年纪大了,名声也在那里了。10年前,陈大爷的画,也就是5元钱。现在小的50元,大的也要几百块钱一张。他们还保持着用木版印,颜色也不完全是当时的,也有一些现在的国画颜料、水彩画颜料。真正原汁原味的绵竹年画已经没有了。

  2004年去世的张老先生,可以起稿,叫作画师,他有程式化的一套东西。现在这两位老艺人都是彩绘艺人,叫他们起稿,不行。而他们的孙辈只能把它们以前的样子刻下来,用老一辈传人的颜色再画,但水平都不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下来的,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都需要年画。上世纪80年代大生产的时候,就被印刷品代替了。

  艺术评论:这两位是最后一代传统方式的艺人吗?

  刘竹梅:可以这样说。

  “艺术家都流失了”

  艺术评论:艺术家和研究者现在参与年画吗?

  刘竹梅:还是少。艺术家的作品,说它是年画也可以,你说它借鉴了年画,也可以。上世纪80年代,四川出版社和美协搞创作班,组织了一批画家和艺术家来绵竹吸收民间艺术。但是现在这样的东西也卖不了多少钱,艺术家有的去画国画,有的画油画,都流失了。

  艺术评论:你现在也设计衍生品吗?

  刘竹梅:我们馆里曾经有一个政策,为了发展绵竹年画,大家都出去开作坊,还是搞旅游产品。我没有搞作坊,为馆里搞过几个衍生的设计。

  印刷品的年画,我们上世纪80年代做得比较多。以前四川出版社在做这个事情,馆里很多人都为他们画,有一张作品卖到100多万幅。现在门也变了,老百姓的审美也变了。当时农村有几进院子,大门贴什么、二门贴什么,都有讲究的,现在城里面饭店都是防盗门了,就贴一个福字。现在省里面让大家画几张印了,就送给老百姓。我们这里根本不能弄,收不回成本。现在能卖的也就是旅游产品,礼品。

  以前那种还真的需要放在博物馆,原汁原味的,现代人已经没法欣赏了。

  艺术评论:绵竹年画博物馆的收藏怎么样?

  刘竹梅:我们现在收藏比较多的主要是清代的版。年画在“破四旧”的时候,好多都没有了。而且那时候也不留名,也没有人收藏的。年画我们馆也有,不是特别多。

  艺术评论:现在有没有人专门收藏年画?

  刘竹梅:收藏绵竹年画的人,从古到今,各个阶层都有,鲁迅先生也收藏过。现在主要成了旅游产品了。老艺人画的已经不多了。

  艺术评论:现在还有人学年画吗?

  刘竹梅:1998年在一个实验小学,有个特长班,我每个星期都去上课,上了五年,后来不办了。后来我在四川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给他们大学生上课。

  另外,每个作坊都有画工,绵竹年画如果光要填颜色是用不着太多工夫培训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12-01-16 01:3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伟]近代海派画家与年画的关系及影响
下一条: ·[黄显功]名纸朝来 遥寄书香且拜年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