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乡关何处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乡关何处

[许未来]重回少年时:孔子的全球化诠释
——对内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孔子精神不断复兴
  作者:记者 许未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8 | 点击数:7836
 

·《21世纪经济报道》专题│乡关何处:纪事与追问·


  2012年1月11日,中国木偶剧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签订大型史诗舞台剧《少年孔子》合作协议书。

  根据协议,决定设立《少年孔子》专项基金,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重新寻找智慧。” 10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对本报称,这是1988年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们在巴黎共同宣言中所达成的共识,现在中国青少年更应该认识孔子学习孔子。

  而此前国际政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访华前夕曾有表态:“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在他的皮夹里甚至装着一张写有孔子《论语》名句的卡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潘基文说,他一直在努力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

  人类进入2012年,动荡的国际时局之下,更需要孔子所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大同智慧走进当今国际社会。

  孔子走出去

  “外国人看到兵马俑,容易误解,感觉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人死了还要打仗。” 2012年1月13日,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告诉本报。

  他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有些外国人抛出中国威胁论,实际上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侵略的文化基因。

  恰恰相反的是,他指出,历史上中国每一次版图的扩大,都是外族侵略后被中原文化同化之后的产物,元朝、清朝便是例证,尤其清朝康熙皇帝是最热衷于儒家文化的国家领袖,也正是他主导编纂了《四库全书》等一大批经典。

  王指出,孔子思想中“德不孤、必有邻”便是中国睦邻友好传统文化的注解之一。

  孔子提倡和谐,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最可宝贵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和”字,一人加禾,寓意人人有饭吃,“谐”字——言加皆,寓意人人都有发言权。

  “孔子所倡的大同、和谐的社会理想也是当今国际社会追求的人类理想。”王大千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能像中国的方块字这样,黑白之间蕴含着经世致用的哲学智慧。

  也正因此,中国孔子基金会开始推出“孔子文化世界行”,到目前孔子已“周游”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8个国家,2012年至少还要巡行俄罗斯,“孔子文化世界行”活动计划用5年时间走遍五大洲。

  中国孔子基金会交流合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康承宝曾负责欧洲之行的前期筹备工作。他记得,2009年奥地利上澳洲首府林茨市,起初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展出地点十分偏僻狭小。

  但是,当中方工作人员耐心向奥地利方面介绍,孔子是中国的至圣先师,是世界文化巨人,奥方政府人员的眼睛都亮起来,最后,林茨市政府无偿提供市政办公大楼,并且负责展览费用。

  “孔子不仅是山东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王大千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弟子”击缶而歌,展示印刷术时“和”字的出现,使许多人从孔子开始进一步认识中国。

  2011年10月1日,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水墨动画形式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而世界对孔子的认知热度从孔子学院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中可窥一斑。自从2004年第一个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至今共有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正以每4天1所的速度递增,主要是在国外教授汉语及传统文化。

  王大千说,推广汉语言教学,孔子文化不能缺位。

  根据即将推出的《孔子学院2011-2020年发展规划》,今后10年,每年将建设10所左右示范孔子学院,并通过“政府采购”兴办一批以中医、武术、艺术、旅游等教学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12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师琰]雾都底色的乡愁:跨文化碰撞体验
下一条: ·[罗岗]一条回家路和两类城市化
   相关链接
·[朱家钰]一幅“孔圣人”外销画背后的信仰观念·习近平: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 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张明]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与重建研究
·孔子故里曲阜除夕夜:传统习俗依然保存传承完好·[秦岚]日本新年的“初梦”
·[张勃]年的文化内涵·[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
·陆建德:认识自我与重构认同·张旭东:在新的矛盾统一体中确立价值认同
·[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刘晖]认同来自何方
·[欧树军 章永乐]“就近就业”:提升社会幸福感·[贺雪峰]农村法制社会及其盲点
·[贺雪峰]农村文化的习得与巨变·[吕新雨]乡村危机与新乡土主义
·[罗岗]一条回家路和两类城市化·[师琰]雾都底色的乡愁:跨文化碰撞体验
·[姚建莉 宋婷]唐装复兴:大国崛起的服饰叙事·[唐易]世界公民菲利普:像丁丁一样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