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专题│乡关何处:纪事与追问·
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每年春节前举办的华人华侨新春招待会上,总能看到一群华人金融精英的身影,刘延平就是其中一个。今年除夕正好是周末,他约了一个昔日老友从香港飞来一起打球,“就算是庆祝新年了。”他笑言。
回家过年,对大多数在海外拖家带口的华人而言,早已成为奢侈,自己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回家过年谈何容易,即使是像刘延平这样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保险公司精算总监也不例外。
可是在刘的妻子刘有青看来,在英国过旧历的中国年,总难免有些异乡异客的惆怅,“中国传统节日似乎是不能被移植的,因为需要气氛来烘托。”同声传译专家、在伦敦都市大学教授翻译学硕士课程的刘有青说。
异域中国心结
在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的刘有青看来,无论在哪里居家,都一定要打起精神来过中国年的。所以她家大门刚摘下圣诞花环,就贴上了红底金字的“福”。
有一年,她的孩子所在学校邀请她讲讲中国年的传统和风俗。这位大学老师欣然前往,从中国新年和十二生肖的来历讲到中国年的装饰。还拿出一个做工精美的大红中国结展示。
“有谁知道中国结代表了什么吗?”她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些连接的环节,它代表了家人、朋友间应该心手相连,紧密团结,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个大家庭的一员。”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中国结的蕴涵,金发、红发、黑发的孩子们抢着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
“它代表了家人要相互帮助。”
“它代表了朋友要重视友情。”
“它代表了人有人之间的相互关联。”
“它代表了应该爱自己的家人。”
这让她颇为感慨。
刘一直自认为自己国家观念比较淡薄。然而有一件事,却令她难以释怀。到英国几年后的一个暑假回国,一天早晨去喝永和豆浆。碰巧这家永和豆浆在一大 型超市楼下,隔着大大的玻璃窗,正好看到一队穿着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超市前的广场上列队升旗。一时间国歌奏响,伴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不经意之间,她已泪眼模糊。
“无奈得很,一向认为自己是自由精神的我,在潜意识里,国旗和国歌却竟然也成了唤起乡愁的元素。理智和情感的较量中,显然是情感占了上风。”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我想自己三五岁时熟记于心的李白的句子,如此朴实无华的有关于乡愁的句子,要过了这些年,自己游历了半个地球之后,才结结实实地领悟到个中的滋味。”
生活在海外多年,她深深感到华人的地位和祖国的强盛、中华文化的弘扬息息相关。
“金融海啸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间2008年奥运的盛宴,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在世界重新寻找自己定位的成功探索,”她说,“但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在中国史诗般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新闻,我没有办法再从中华儒家文化的角度向身边的西人辩解。”
在她看来,中国社会的既得利益阶层是否能够在自省中真正使社会体制和社会公平得到改良,这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华文明能否真正得到弘扬的关键。
“虽然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时代中,我始终相信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中国年所唤起的游子思绪。”刘有青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11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