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乡关何处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乡关何处

[姚建莉 宋婷]唐装复兴:大国崛起的服饰叙事
  作者:姚建莉 宋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8 | 点击数:10017
 

·《21世纪经济报道》专题│乡关何处:纪事与追问·


  唐装这一细分市场如烟花般绚烂过后暂时归于理性与冷静,下一步发展还需要品牌的培育与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度  

  “都说时尚行业10年一轮回,2001年APEC会议后,唐装大热,中间10年,有苦有甜,我们都沉淀好了。”站在2012年头上,秦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秦展望着新一波的冲击。

  李是2001年APEC会议各国首脑唐装制造商,生意在随后的几年顺风顺水后逐渐转淡,2007年,他关闭了黄金地段上海商城里两间唐装店面,退到红松路321号她自己的房产上继续经营,“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到那里。”

  鼎盛时期,秦艺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拥有18家专卖店或专柜,如今收缩到上海、香港各两家,广州、成都各一家店面。

  “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又不能批量生产,唐装的精简是必然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一直在广东做服装生意的徐丹诺表示赞同:“1997年香港回归后,唐装市场供不应求,很多香港人举办婚礼都钟爱唐装。” 当时她的公司80%的业务都是唐装;而如今她在香港的丹诺服饰公司,主营西装,“唐装只占5%左右。”

  为什么保留这一小部分?徐说,唐装不会过时,只不过这个市场很狭小,不需要那么多厂家,而连续多年的市场“低温”,已经渐渐将一些一时脑热进入的“短线”企业排除出去。

  这两年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形势,李建秦等人感觉似乎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兴起”的希望。只是这新一波的冲击,她要如何继续站稳脚根?

  唐装每一次发展,都是大环境给予的机遇。

  李记得,1998年刚进入服装市场加工业“客人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香港回归带来的商机突然出现,“那一两年,特别是从国外回来探亲的,或者是要出国的,都喜欢做唐装。”

  于是她开始尝试做滚边、蓝印花布立领的中式衬衫。在别人不断翻单、定货过程中,她体验到唐装市场的潜力,开始用织锦缎做女式的衬衫、外套。

  半年后的1999年,她就在上海梅陇镇开了第一家店面。

  2001年初,“秦艺”的中式服装在外滩友谊商店销售,一位外国首脑进入时,终于找到一家他爱不释手的唐装,在旁陪同的一位上海市领导吩咐APEC筹备组人员:请秦艺公司参加唐装的竞选。当年APEC会议召开,秦艺从十来家竞争者中胜出,成为参会首脑“中式服装”设计者之一。会后,很多顾客慕名而来。

  到2001年底,秦艺已经拥有共18家专柜,一百多名员工,“年底的时候有人捧着现金上门要求加盟。”李建秦对记者讲。而目前的秦艺,依旧是一百名员工,上千万年产值。

  APEC光环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希望。

  2002年的红火过后,唐装市场的跟风盲从、仿冒潮,以及2003年非典,严重地冲击到了秦艺,“因为流行,餐馆服务员等都喜欢穿唐装,有些消费者进而可能产生误解”。

  “那时唐装行业基本已经饱和了。”徐丹诺指出,内地和香港的唐装市场自那年开始,都在渐渐收缩,当时的唐装行业,纷纷转型,“要么退出,要么走高端,市场覆盖率整体下降。”

  以定制为主的忆江南公司,在全国设有十五六个点,市场定价一般是两千左右,贵则上万,“定位群体主要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三四十岁的居多。” 昆明忆江南旗袍服饰有限公司CEO徐坚说。

  他印象中,2000年后持续了三五年的‘唐装热’,到2004、2005年市场开始趋向平和, “像我们这种老牌子,也只能是稳中有增。”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月17日11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唐易]世界公民菲利普:像丁丁一样生活
下一条: ·[师琰]雾都底色的乡愁:跨文化碰撞体验
   相关链接
·[秦岚]日本新年的“初梦”·[张勃]年的文化内涵
·[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陆建德:认识自我与重构认同
·张旭东:在新的矛盾统一体中确立价值认同·[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刘晖]认同来自何方·[欧树军 章永乐]“就近就业”:提升社会幸福感
·[贺雪峰]农村法制社会及其盲点·[贺雪峰]农村文化的习得与巨变
·[吕新雨]乡村危机与新乡土主义·[罗岗]一条回家路和两类城市化
·[许未来]重回少年时:孔子的全球化诠释·[师琰]雾都底色的乡愁:跨文化碰撞体验
·[唐易]世界公民菲利普:像丁丁一样生活·[王峰]首钢的守望者
·[贺照田]寻求安置精神主体的资源与道路·林鹄 王玉冬:中国传统与普世价值
·[赵晓力]反哺模式与婚姻法(节选)·强世功:重建家庭的意义与挑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