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响文化转移的因素
首先,原文化存在的形式会影响文化移转的方式和幅度。 文化转移并非没有制约而任意改造,原文化产品总是为文化移转提供比较的基础,并影响其自由发挥的程度。
其次,“文化成品的存在形式可以影响文化转移的范围和力度” 。动画片这种形式使得它能够不必过分承担一般电影“反映现实”的责任,因为人们一般只期望卡通片表达“非理性、混乱、破碎、无形的想象世界”。因此,影片即使出现一些与现实冲突的情节,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媒介的风格和类型也会对文化移转产生重要影响。比如,电视剧历时较长,有可能较忠实地遵从原著,但对于电影来说,原著则往往受到较大的本质化和改编。因此,在文化移转的过程中,哪些被保留,哪些被舍弃,哪些又被翻新,实际上取决于文化产品的艺术形式、媒介类型以及制作者的意向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4、叙事分析法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Vladimir Propp)的经典性研究《民间故事的形态分析》(1928年)被公认为是关于叙事本质的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他指出,故事中某个特定的动作可以由任何数量的不同人物完成,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根据不同人物的功能来研究故事——这里的功能既指人物的动作,也指这些动作对故事造成的结果。
普罗普认为,人物的功能是故事的基本要素,他曾断言功能的数量共有31种,民间故事和童话中的功能的顺序总是相同的,所有这样的故事都有着同样的结构。
普罗普这一观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把他的功能当作叙事素,意即故事的最基本方面,组成所有媒介中各种叙事的元素。所有的童话故事都具有这些元素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相似的结构。就如普罗普所说“它是令人惊奇的形式纷繁、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同样,它也出人意外的始终如一、重复发生。”
烈维·斯特劳斯在进行人类学研究时也曾指出,存在一种包含所有神话讲法的大的故事,它的内在结构——即叙事语法渗透在各个不同的讲法中,而这个“语法”可以通过收集同类故事谱系中尽可能多的讲法并对之进行结构分析之后得到。对于同一谱系的故事来说,讲法或许不同,但其“语法”是一致的。
本文受到以上观点的启发,提出基本假设:美国电影业在吸收、改造外国文化从而形成具有美国特色的故事这一文化转移过程中存在某种模式或者说稳定的叙事结构。
三、《木兰》和《功夫熊猫》的个案分析
1、《木兰》的叙事分析
花木兰在电影中的功能是扮演“英雄”,但刚开始她是一位失意的英雄,虽然一心想光宗耀祖,但由于缺乏淑女气质而受到讥讽。正在她为此烦恼时,第一个冲突出现——匈奴入侵,没有儿子、年迈的父亲准备应召入伍。由此木兰开始展开行动——偷了军帖女扮男装顶替父亲前往军营。
在军营中,木兰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使统帅李将军对她刮目相看。很快,第二次冲突到来——在一次关键性战役中,木兰在冒牌家族保护神木须龙的帮助下扭转战局,使得匈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木兰暴露了女子身份而被驱逐出部队。
就在此时,木兰发现匈奴单于领着残存的军队朝京城袭去而赶去救援,最终,木兰拯救了皇帝和整个中国,给家族带来荣耀并赢得了李将军的心。到这里,木兰也由失意的英雄变成真正的英雄,完成了由失衡到寻找到平衡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我。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以上所说的叙事结构其实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很常见。如果我们将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也看作是一个类似于神话或是民间故事的“大的故事”的话,便会发现美国商业动画这个“大的故事”确实也有它自己的“语法”,用图示表示如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09年06月24日14:5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