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周生杰]用文化人类学观点解读《诗经》
  作者:周生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6 | 点击数:9312
 

  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大都依据航海者、探险家、传教士记述的民族志材料,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至19世纪末,文化人类学家开始注重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在这方面,美国的F.博厄斯、英国的B.K.马林诺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贡献,实地调查已成了文化人类学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时光进入新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积累众多的实物资料,大大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诗经〉文化人类学》一书非常注重对前代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利用,注重对最新考古资料的使用,书中所用的各种实物资料,诸如图片、瓦当、织锦、饰品、陶器、石刻、殉葬品、古籍中的插图、壁画、岩画、画像石、其他各种出土文物等,其中有的是见于载籍的,也有的是作者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徐州中国汉画像石艺术馆、安徽博物院等地查访之后亲自或拍摄照片、或描摹得来的,用在书中既加深了读者对于某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又使全书图文并举,增强了直观感受。

  文化人类学对《诗经》研究的介入使《诗经》成为一个被解释的文化化石,将其中的许多文化现象尽可能地还原到初始面貌,对于纠正唐以前的《诗经》研究一成不变地停留在“美”、“刺”的儒家教化模式有功甚夥。《〈诗经〉文化人类学》一书将《诗经》研究推回了人类早期社会的文化本原,作者通过实地调查材料,并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域外典籍等相印证,更能了解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较准确地勾画出《诗经》时代先民们所生活的社会图景。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原载 《 博览群书 》 2011年07月07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万建中]钟敬文民间故事研究论析
下一条: ·[耿羽 王德福]类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村庄“人情”研究*
   相关链接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袁正洪 陈如军]浅论诗经之乡房县民俗与《诗经》“二南”的千古传承遗风·[漆凌云 杨秋丽]中国民间故事文化人类学研究述评
·麻国庆 朱伟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董乃斌]《诗经》史诗的叙事特征和类型
·[武振宇]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的《诗经 摽有梅》·[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顾春军]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
·[柯马丁]《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孙正国]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口头叙事媒介·[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诗集传》:研究《诗经》的经典文本[视频]·妖怪博士──记日本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小松和彦
·[耿波]中国社会的乡愁传统与现实问题·[麻美垠]国家在场的湘西苗族赶秋节
·[张节末]《诗经》程式化叙事刍议·[沃尔夫冈·卡舒巴 安德明]形象与想象:柏林的都市民族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