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大都依据航海者、探险家、传教士记述的民族志材料,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至19世纪末,文化人类学家开始注重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在这方面,美国的F.博厄斯、英国的B.K.马林诺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贡献,实地调查已成了文化人类学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时光进入新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积累众多的实物资料,大大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诗经〉文化人类学》一书非常注重对前代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利用,注重对最新考古资料的使用,书中所用的各种实物资料,诸如图片、瓦当、织锦、饰品、陶器、石刻、殉葬品、古籍中的插图、壁画、岩画、画像石、其他各种出土文物等,其中有的是见于载籍的,也有的是作者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徐州中国汉画像石艺术馆、安徽博物院等地查访之后亲自或拍摄照片、或描摹得来的,用在书中既加深了读者对于某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又使全书图文并举,增强了直观感受。
文化人类学对《诗经》研究的介入使《诗经》成为一个被解释的文化化石,将其中的许多文化现象尽可能地还原到初始面貌,对于纠正唐以前的《诗经》研究一成不变地停留在“美”、“刺”的儒家教化模式有功甚夥。《〈诗经〉文化人类学》一书将《诗经》研究推回了人类早期社会的文化本原,作者通过实地调查材料,并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域外典籍等相印证,更能了解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较准确地勾画出《诗经》时代先民们所生活的社会图景。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原载 《 博览群书 》 2011年07月07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