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春节话题:年俗变化背后的时代变迁
  作者:记者 龚亮勇 游拥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3 | 点击数:11731
 

  年俗变化背后的时代变迁

  长期以来,国外诸多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们的传统年节产生巨大冲击。这些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迎合了现代生活中人们主张个性化又喜好多元化的倾向,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忘。

  虽然春节依旧在,但很多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并未留意春节民俗这样的文化遗产的流失。

  这个龙年的春节,徐赣丽将无法陪伴家人度过。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博士,她将奔赴各地,调研、记录广西的春节民俗。

  “这是国家社科基金委托文化部的一个全国性项目,我承接的部分就是撰写广西的《春节志》。”在徐赣丽看来,这一调研工作让她多少有些伤感,“很多地方的春节文化习俗正处于转变消逝期,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只能让后人从文字上得知,先辈是如何过春节的。”

  在浮躁的城市里,很多乡土气息浓重的年俗确实已经淡出人们的春节生活。而受到都市的现代社会节奏影响,年俗在农村的生存空间也愈加狭窄。

  进城工作后,秦武明就再没用过砖泥堆砌的灶台,两房一厅的家中,取代的是煤气灶和抽油烟机。“灶君神位”,在这个现代化厨房里,已经找不到张贴的位置和理由。

  大年三十早早起床,研墨汁、打浆糊,在裁好的大红纸上写对联的场景,已经不再是普通人家的春节生活片段。向建亨贴在门口的手写春联,在城市里已然算是稀罕物,取而代之的是商铺里金碧夺目的印刷春联。

  即便是仍坚持手写春联的向建亨,也无法完全回到以往那样的年俗中去。以往从腊月开始的准备年货的过程,被浓缩到了在商场或超市中的几个小时,自制年货的乐趣也随之消失。家中那扇铁制的防盗门,也无法张贴需要对称的门神。

  人口的迁徙和结构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过春节的方式。

  大学毕业后,李青便在桂林市工作,远离家乡,也远离乡土关系网络,组成一个典型“四二一”结构的家庭。他的儿子没有哥哥姐姐等可以一起成长的伙伴,也没有叔、姑、姨、舅等亲戚,家族意识变淡,过年也就不再有欢聚一堂的喜悦。

  远离宗法家族,并不再畏敬祖先神灵。祭祖,这一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也就显得不太合时宜。李青的家中,已经不再有祖先的牌位。

  春节时,为了安全,李青总要叮嘱儿子远离具有危险性的鞭炮。实际上,7岁的儿子已经对放鞭炮失去了兴趣,更喜欢的是游乐场和商场里高科技的玩具。更让他感叹的是,在用不着期盼新衣,期盼口袋里装满零食的儿子看来,除了正逢寒假,春节与圣诞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前两年,李青回到农村老家过年,发现记忆中除夕晚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村祠堂也变得冷清了。“在农村,守岁的人也越来越少。”

  如今,繁复的春节习俗传承最多的还是团圆的年夜饭和拜年。但即便是这两个依旧坚挺的年俗,在形式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搬到了酒店,方便快捷却千篇一律的短信拜年语取代了登门的问候和祝福。

  在徐赣丽看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一些扎根农业社会的传统年俗跟不上时代脚步而发生改变是必然的。

  与其说是人们遗忘了年俗,不如说是有些年俗无法适应社会而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切都在发展着,年俗的变化只是这种时代变化的一个缩影。”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12-1-12 9:5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孟婕]追寻过去的年味儿:剪纸风俗盛 皮影戏元宵登场
下一条: ·[陆斯嘉]千幅纸页 见证年画在上海的消失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